暑期是溺水事故高發期。7月16日,在世界預防溺水日(7月25日)前夕,江蘇省公安廳聯合省委政法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政府婦兒工委辦公室、省消防救援總隊等八部門,在宿遷市湖濱新區啟動2025年度全省暑期防溺水集中宣防攻堅活動,多措并舉筑牢防溺水“安全堤”?;顒訉⒊掷m至9月底。
聚焦難點:水域廣、風險高,防溺水挑戰大
江蘇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大江、大海、大河、大湖的省份,水域面積占比高達16.9%,居全國首位。這一優勢資源,也使得暑期防溺水工作面臨巨大壓力。隨著氣溫持續走高,學生、兒童涉水行為增多,防溺水形勢嚴峻。
六大硬核措施織密防護網
為有效預防和減少溺水事故發生,此次攻堅活動部署了六項核心措施:
壓實責任鏈:建立“每周警情分析、定期事故通報、月度專題研究、重大事故復盤”四項制度,強化省級部門協同和各級責任落實。
精準清隱患:繪制溺水風險“熱力圖”,對易發多發事故的重點水域開展拉網式排查,建立隱患清單,限時銷號整改,完善隔離防護和救生設施。
立體強巡防:發動網格員、志愿者等力量,對農村地區、郊野險灘、水塘溝渠等重點區域加強巡查守護,高風險水域加裝廣播、視頻監控。全面推行“防溺水有獎舉報”機制。公安機關結合夏季治安整治行動,加大重點水域巡邏巡查力度,運用“人防+技防+物防”綜合手段。
重點抓監護:深化平安鄉村建設,建立“鄰里協防”機制,加強對農村留守學生、特殊困難家庭學生、城鎮返鄉學生、外來務工子弟等重點群體的關愛走訪和安全提示。
多維廣宣傳:大力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識,線上線下結合開展培訓與“防溺水、護安全”主題宣傳活動。及時推送警示信息,引導公眾遠離危險水域游泳、嬉水、垂釣及網紅打卡點等冒險行為。
高效快救援:健全應急救援機制,加強專業力量建設,打造“黃金5分鐘救援圈”。遇有溺水警情,快速聯動消防、醫療、民間救援等多方力量,形成處置合力。
科技賦能:“智能哨兵”顯身手,立體救援保平安
活動當天,一場多部門聯合實戰救援演練在駱馬湖畔展開,展示了科技在防溺水中的關鍵作用:當智能警戒報警系統發現游客準備野泳并發出警報勸離無效后,兩名“落水者”被水上救援機器人快速拖救上岸。演練中,搭載變焦熱成像、喊話照明和拋投系統的無人機、攜帶水下聲吶的救援船、飛行救生圈、漂浮擔架等高科技裝備悉數登場,展現了“地面巡查、空中守護、水上救援”的立體防控新模式。
榜樣力量:6萬“平民衛士”守護生命
活動現場表彰了一批防溺水“平民衛士”代表。全國道德模范、宿遷市黃河救援隊隊長王愛東分享了團隊成長故事:在黨委政府和公安機關支持下,這支最初僅有4人的隊伍,已發展成為擁有6萬多名志愿者的龐大力量。2017年以來,他們累計參與應急救援1900多起,成功救助426人,被譽為“古黃河岸邊的守護者”,是“人人可參與,人人守平安”理念的生動實踐。宿遷市依托科技手段和群防群治,已連續三年實現暑期未成年人“零溺亡”。
凝聚合力:齊抓共管守護生命安全
作為涉險公共區域安全防護牽頭單位,江蘇省公安廳負責同志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堅定信心,樹牢“可防可控”理念,狠抓六項措施落實;推動實現責任落實、宣傳教育、安全標識、日常巡查、動態監管“五個全覆蓋”,常態化排查風險隱患;在黨委政府領導下,各司其職、緊密協作,以高度的責任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文/蘇宮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