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臺收到一條這樣的留言:抑郁和焦慮,初診開了500塊的藥,但不敢吃。因為看到大家反應,吃藥后嗜睡、沒精神,而我現在抑郁就很無精打采了,再吃藥那不是更沒精神,更加重病情嗎?
患病后的你是否也因有這種顧慮,遲遲不敢吃藥或選擇停藥呢?
這種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必過于害怕。精神科藥物種類繁多,其中部分藥物可能會引起睡眠問題,但并非所有藥物都會導致這種情況。
那么,到底哪些精神科藥物會引起睡眠問題呢?
今天,我們就具體來看看。
抗抑郁藥
不同種類的抗抑郁藥對睡眠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有些藥物能夠改善睡眠,而有些藥物則可能會擾亂睡眠。例如,一些患者可能會因為藥物的作用而感到白天嗜睡,而另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失眠的情況。
一項發表在《Curr Psychiatry Rep》的探討抗抑郁藥對睡眠影響的研究結果顯示:
接受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治療的患者中,新發失眠的比例為17%,白天嗜睡的比例為16%。
在接受文拉法辛治療的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中,治療期間新發失眠和嗜睡的發生率最高均為24%。
接受具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郁藥(如米氮平、曲唑酮等)可快速改善睡眠,一些患者在首次服藥后即可見效。
除此之外,小編結合指南及藥品說明書整理了常見抗抑郁藥對睡眠的影響,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服用藥物后,是否出現睡眠問題,因人而異。
2.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失眠、嗜睡,或癥狀加重,及時向醫生反饋,查找原因,必要時調整用藥方案。
3.可以嘗試通過改變服藥時間來減輕藥物的副作用,如白天嗜睡,可嘗試改為晚上服用。
4.很多抑郁癥患者本身就伴有失眠,與藥源性失眠有時很難區分。如果服用抗抑郁藥后,抑郁癥狀得到改善,但失眠持續存在或加重,需考慮藥物導致失眠的可能性,及時告知醫生,找尋較好的治療方式。除了調整治療方案外,還可以考慮輔助改善睡眠的方法,如補充GABA,GABA是一種神經遞質,具有抗焦慮、抗抑郁及促睡眠作用。
抗精神病藥
抗精神病藥是精神分裂癥的一線治療。然而,有些患者在服藥后出現白天昏昏欲睡,或者晚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的情況,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其實,這很可能是藥物的副作用在作祟!
那么,哪些抗精神病藥可能會對睡眠產生影響呢?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抗精神病藥都有嗜睡的不良反應,為評估各種抗精神病藥引起嗜睡不良反應的風險,發表在《CNS Drugs》上的一項研究,將目前產生嗜睡的常用抗精神病藥分為以下等級:
● 高度嗜睡風險:氯氮平。
● 中度嗜睡風險:奧氮平、奮乃靜、喹硫平、利培酮、齊拉西酮。
● 輕度嗜睡風險:阿立哌唑、阿塞那平、氟哌啶醇、魯拉西酮、帕利哌酮、卡利拉嗪。
如何應對抗精神病藥引起的睡眠問題呢?
為了預防和減輕抗精神病藥引起的睡眠問題,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加量:初始用藥時,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以減少藥物副作用的發生。
2.排除其他原因:研究顯示,抗精神病藥可能引發甲狀腺功能減退,進而導致嗜睡。如果出現嗜睡癥狀,建議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以排除這一可能性。
3.告知醫生既往情況:如果在服藥前已經存在較嚴重的嗜睡問題,就診時務必告知醫生。同時,謹慎使用其他具有鎮靜作用的藥物,如抗抑郁藥(如米氮平)、心境穩定劑(如丙戊酸鈉)及鎮靜催眠藥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阿戈美拉汀等),以避免加重嗜睡癥狀。
4.調整服藥時間:遵醫囑選用低副作用的藥物,并建議將每日劑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以減輕白天的嗜睡感,同時利用藥物的鎮靜作用改善夜間睡眠。
其他精神類藥物
服用碳酸鋰、丙戊酸鹽及卡馬西平后可出現嗜睡,服用拉莫三嗪可出現困倦、失眠等,服用坦度螺酮可能引起嗜睡。
盡管服用精神類藥物可能會引發睡眠問題,給患者帶來一定的不適。但藥物是治療精神疾病的主要手段,還是希望患者朋友們能夠客觀看待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果在服藥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建議及時就醫或向醫生咨詢,切勿自行停藥或減量,以免影響治療進程或導致癥狀反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