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自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以來,俄烏戰局成為其外交事務中的關鍵議題之一。特朗普曾嘗試通過政治施壓與軍援策略調整來左右沖突走向,但其立場在數月之內頻繁變化,令人始料未及。
對普京發出的“最終期限”戲劇性回轉,原定50天停火警告發布僅十日后,特朗普終究未能跨越那道危險門檻!
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何特朗普被視作“虛張聲勢”?
昔日親密關系瓦解,總統粉絲遭遇偶像背離
長期以來,特朗普對普京懷有濃厚敬意,這種情感貫穿其商業和政治生涯。上世紀九十年代,當特朗普陷入財務危機時,是俄羅斯財閥而非本土投資者向他伸出援手。
2007年他曾致信普京表達:“我始終是你最忠實的支持者!”;2016年當選后,他特別公開感謝來自普京的祝賀;今年重返總統職位之初,這份“仰慕濾鏡”仍未消散。
親愛的普京總統:祝賀您當選《時代》雜志“年度人物”,您完全是名至實歸,我是您的一個忠實粉絲,保重!
他堅信戰爭系拜登政府挑起,而并非出自普京之意,并制定了一套和平藍圖:取消制裁、承認烏東四地歸屬俄方、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
然而現實給予特朗普沉重打擊。六個月間六次通話,普京雖表現禮貌卻寸土不讓,每次對話結束不久,俄軍轟炸機便升空執行任務。
七月初一次通話結束后,俄軍迅速向基輔發射550枚導彈,徹底激怒了特朗普。7月14日,他終于亮出底牌。
他向普京設定50天停火“最后期限”,否則將對俄征收全額關稅,并對購買俄油國家加征“二級關稅”。
表面強硬措施下隱藏玄機:首先,美俄年貿易額僅35億美元,遠低于中俄交易量的3%,實際經濟影響微弱。
其次,共和黨鷹派人物格雷厄姆推動的500%關稅提案才是真正殺手锏,但特朗普僅口頭支持,未正式簽署實施。第三,真正著力點轉向武器貿易:美國宣布經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系統,但明確指出“由北約全額出資”。
這套“美方制造、歐洲付款”的援助機制堪稱精妙布局,美軍將“愛國者”導彈采購訂單從3376枚驟增至13773枚,形成13億美元新合約。
德國、芬蘭等八國不得不自費購置美制裝備再轉交烏克蘭,特朗普既滿足國內強硬派需求,又令軍工企業獲利豐厚。
白宮威脅終成泡影
面對特朗普的憤怒反應,克里姆林宮卻保持冷靜姿態,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輕描淡寫回應:“任何試圖設定條件或設限的行為均不可接受,若外交路徑失效,特別軍事行動將持續進行?!?/p>
公眾普遍知曉,特朗普已完全失去對普京的耐心,但更令人意外的是,經過十天猶豫后,他依舊未敢邁出最危險一步。
特朗普說:“我對普京很失望,但我們沒有決裂”
7月15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烏克蘭不應以莫斯科為目標”,間接否認此前有關他鼓勵烏方擴大攻擊范圍的說法。
當被問及是否繼續對烏克蘭提供軍備支援時,特朗普態度突變:“不,我們不會那么做!”并著重強調自己不會偏向任何一方。
特朗普的反復無常與退縮,根源在于美國自身困境形成的“戰略束縛”,五角大樓內部激烈討論的核心焦慮清晰可見。
“若全面支援烏克蘭導致局勢升級,美軍資源被東歐牽制,此時中國若在臺?;蚰虾2扇⌒袆?,美軍將陷入東西兩難之境。”
同時,揮舞關稅大棒制裁俄羅斯可能帶來嚴重反噬,中印作為俄能源最大買家,正是特朗普當前關稅談判的關鍵對象。
美國財長貝森特被迫緊急出面安撫市場情緒,稱對華關稅談判“截止時間可靈活調整”,唯恐激進派議員的極端言論擾亂整體布局。
經濟層面,美國通脹高企、債務沉重,難以承受同時與中俄對立所引發的金融市場震蕩與供應鏈沖擊。
俄方精準捕捉到美方的戰略弱點與經濟脆弱性,因此敢于在特朗普發布通牒后,由拉夫羅夫反向施壓:“真想談?勸基輔去談,無需50天”,巧妙將壓力返還美國,直指其缺乏對烏克蘭的有效控制。
歐盟方面亦對美國提出質疑,認為其在軍事支持上的“推責”行為誠意不足,歐盟“外長”公開質問特朗普:你提供武器,我們掏錢,難道這些不該算我們的貢獻嗎?美國自己難道不該承擔部分軍援責任?
一句反問,直接使特朗普對俄烏局勢的雙重喊話淪為笑柄,而他選擇以關稅手段應對俄羅斯,也揭示了一個事實:美國手中已無可用之牌!
信源:央視新聞2025—07—16——對鼓動烏軍打擊莫斯科 特朗普給出了明確回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