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的最強高溫過程正影響我國,近日全國多地出現高溫天氣。大家務必謹防中暑和熱射病的發生。
熱射病是因暴露于熱環境和(或)劇烈運動所致的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以核心體溫高于40攝氏度和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如精神狀態改變、抽搐或昏迷)為典型特征,并伴有多器官損傷的可致死性綜合征。根據發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熱射病分為經典型熱射病和勞力型熱射病。
熱射病可致命
熱射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高濕天氣,一旦發生,死亡率極高。熱射病是高溫相關急癥中最嚴重的情況,即重癥中暑。《中國熱射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5版)》指出,熱射病病情發展快,且涉及多個器官,迄今尚無統一的病情評估標準。
具體來說,當熱射病發生后,尤其是對多個臟器功能產生影響時,病理過程往往呈現為綜合因素、多途徑的共同作用,治療需要系統性、多方面的支持。目前,單純從某一節點阻斷或逆轉病程仍存在較大困難。
更令人擔憂的是,從輕微中暑發展到致命性熱射病,可能僅需短短幾小時。患者會迅速出現意識模糊、抽搐、無汗高熱等癥狀,若得不到及時妥善救治,將導致不可逆的器官損傷,甚至死亡。
遠離四大誤區
誤區一:意識障礙不重或體溫不高就不是熱射病
近年來,不少重度熱射病患者在剛發病時意識障礙不重或體溫不高,容易被漏診誤診。
《中國熱射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5版)》明確:只要有“暴露于高溫、高濕環境”或“高強度運動”中的任意一條誘因,并出現以下四種臨床表現中的任意一條,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即可診斷為熱射病。
1.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表現(如昏迷、抽搐、譫妄、行為異常等)。
2.核心體溫超過40攝氏度。
3.兩個以上器官功能損傷表現(涉及心、肝、腎、橫紋肌、胃腸、肺等)。
4.嚴重凝血障礙。
誤區二:出現熱射病癥狀在家降溫即可
由于熱射病發病急、進展快,一旦出現高熱、無汗、意識模糊、驚厥等疑似熱射病癥狀,應進行快速有效的物理降溫(將冰袋敷于頸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并立即就醫。
誤區三:待在室內不會得熱射病
熱射病并非室外專屬。長時間處于高溫、高濕的環境中,進行高強度工作或活動,導致體內熱量蓄積速度遠超散熱速度,人體核心溫度迅速升高,就容易發生熱射病。特別是老年人、孕婦、兒童及慢性病患者等體溫調節能力相對較弱的群體,尤其要避免長時間處于此類環境中。
誤區四:吃冷飲可以預防熱射病
吃冷飲并不能有效預防熱射病。酒精性飲料和高糖飲料會導致身體失去更多體液,高溫天氣不宜大量飲用。大量進食冷飲還會刺激胃腸道,引發不適,反而可能加重身體負擔。
做好預防是關鍵
降低熱射病發生率及病死率的關鍵在于預防,以下四點需要注意:
第一,外出做好防護。出行盡量避開高溫時段。穿著透氣、寬松的衣物。做好防曬。盡量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高濕、密閉環境中。老年人、孕婦、兒童以及慢性病患者等體質較弱群體,高溫天氣盡量減少外出。
第二,科學補充水分。養成主動飲水的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可適量飲用白開水、淡鹽水,或含有鉀、鈉、氯等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以補充隨汗液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
第三,合理工作休息。高溫環境下的作業人員應適當增加休息時間和頻次,避免長時間持續高強度作業。保證充足睡眠,注意營養均衡,維持充沛體力。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慢性腎炎患者等慢性病患者,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應避免進行高溫作業。定期進行健康體檢。
第四,常備解暑藥品。建筑工人、環衛工人、交警、快遞員等戶外勞動者以及年老體弱者等熱射病高危人群,可隨身攜帶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氣水(注意藿香正氣水含酒精)等防暑藥品,以備不時之需。
注意,面對持續高溫,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識別熱射病的早期信號,一旦懷疑熱射病,務必盡快就醫。
文: 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 文娜
編輯:劉洋 李詩堯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