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基100大廈是深圳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大廈以441.8米的高度位列深圳第二高樓,其驚人的高度和獨特的設計吸引著無數目光。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這座建筑的設計之初,還曾有過一個截然不同的方案,那就是京基100的前身京基金融文化中心的設計方案。
京基金融文化中心的設計方案充滿了獨特的創意和對周邊環境的深刻考量。大樓總高300米,塔樓采用矩形平面布局,這種設計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南北朝向的基地面寬,同時也保證了建筑內部空間的高效利用。在不同的方向上,塔樓展現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南立面面向深南大道,北立面面向中央廣場,而東西兩側則根據周邊環境進行了特別的設計。
南立面的設計尤為引人注目。它由一個豎立的弧面和一系列連續的折面構成,側面輪廓猶如一股沖天而起的力量,將一條圖表上的發展曲線帶入天空。這種設計構思來源于直觀的金融和經濟走勢圖表,象征著深圳及京基超常的發展勢頭和成長軌跡,同時也暗示了金融文化中心的項目性質。南立面采用了透明玻璃和雙層呼吸式幕墻,并局部結合光電膜,構成了一種單純而富于層次的建筑形式。
平滑而富有張力的表面表現出高速劃過的軌跡,外凸的弧形幕墻表面在下部緩和了南部相鄰建筑之間的可能沖突,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逐漸面向遠方和天空。這個純凈的形體在日間吸收和積蓄太陽的能量,在夜間則轉化為一個城市尺度的光與色的巨幅畫面,成為面向深南大道和香港方向的獨特城市標志。
與南立面的簡潔和獨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立面。北立面表現出不同的速度感,起伏轉折的立面形式向下側延伸,將單純的建筑立面轉化為環境構筑,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整合了散落、隔離的城市空間,并賦予其明確的連續性、方向性和場所感。在北方漫射的天光下,多次的形體轉折化解了超高層建筑的尺度,透明玻璃幕墻進一步拉近了建筑與外部城市空間的距離,有助于建筑內外的互動。
建筑的東西兩側立面結合了網格狀的結構體系,設置了可調控的斜向遮陽百葉系統,將幕墻隱于其后,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東西向低角度的太陽輻射。同時,沿外墻設置了一系列小型公共空間,結合綠化,構成了多功能的四季空中花園。密集格網與綠化的組合構成立面上綠色成長的意象,為這座鋼筋水泥的城市增添了一抹生機。
這個設計方案充分體現了對城市環境的尊重和對建筑功能的深度挖掘。它不僅考慮了建筑自身的美學和實用性,還通過巧妙的設計手法,將建筑與周邊環境緊密相連,使其成為城市空間的一部分。然而,最終這個方案并未被采用,取而代之的是如今我們所看到的京基100大廈。
京基100大廈的設計靈感部分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同時與現代建筑藝術相融合。其造型獨特,形似噴泉瀑布,入口猶如水花泛起的漣漪,寓意著蒸蒸日上、噴薄不息的成長與發展,展現出深圳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獨特魅力。
采用核心筒+周邊框架+伸臂桁架+腰桁架的結構體系,通過優化外框柱和斜撐的布置,提高了結構的抗側剛度和經濟性。頂部立面則采用了半透明玻璃材質,這種設計不僅在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沖擊,也在功能上實現了多種業態的獨立運轉,成為深圳的城市新地標。
盡管京基金融文化中心的設計方案最終未能實現,但它所蘊含的設計理念和對城市空間的深刻理解仍然值得我們回味。有網友就表示,舊方案雖然有氣勢,但是作為深圳僅有的幾座400米建筑之一,還是京基100更適合深圳這個城市。
編輯:吾君
聲明:本篇文章資料及數據引用自權威媒體、建筑事務所及公開資料,并結合了個人見解進行闡述。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妥善處理,未經授權請勿以此版本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