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記耳光,扇在了青海摩旅男子的臉上,也扇在了不少網絡噴子的臉上。
近日,一條牧民毆打摩旅男子頭部的視頻在網上火了,一時間不少的網友為此議論紛紛,甚至于就連青海文旅也莫名其妙躺著中槍。
然而讓所有人沒有人想到的是,隨著事情越扒越深,真相卻發生了反轉,原本還同情男子的網友不僅反水要求他向牧民道歉,還希望有關部門對他進行處罰。
為何一夜之間風評急速逆轉?這背后究竟還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格茫公路186公里處,李先生駕著他的大排量摩托,沉醉在這片漂亮的風景中,路旁一群駱駝悠閑地踱著步。
這和諧的畫面被一聲突兀的油門聲撕裂,駱駝群如同被無形的鞭子抽中瞬間炸開,驚慌失措地向戈壁深處狂奔,有幾頭甚至站立不穩,險些栽倒。
這景象在牧民眼中,無異于一場災難,他沖上前蒙著面,眼神里的怒火幾乎要噴薄而出,攔停了摩托車。
“為什么不能等一等?”質問聲嘶啞而急促。
騎手還沒來得及辯解,摩托車前輪就被狠狠踹了一腳,牧民的手指向遠處,駱駝的身影已在熱氣蒸騰的地平線上變得模糊。
“去,把我的駱駝追回來!”
“這么遠,怎么追?它們跑了也和我沒關系。”騎手的話,像一滴水掉進了滾油里,牧民的情緒徹底引爆。
他將手里攥著的石頭猛地砸在地上,清脆的碎裂聲后,是更驚心動魄的一幕,他抬手一揮,一記響亮的耳光結結實實地扇在了騎手的頭盔上。
這一幕連同那聲清脆的耳光,被完整地記錄下來,并被騎手發到了網上,視頻一出,網上的“判官”們幾乎一邊倒地站隊騎手。
“這不就是路霸嗎?在公路上正常行駛,有什么錯?”
“視頻里也沒聽到他按喇叭,憑什么說是他驚擾的?后面不是還跟了輛大車嗎?”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公路本就是通行的,車走車的道,人走人的路,而牲畜應該在它們該在的地方是草原、戈壁,而不是在柏油馬路上給現代文明添堵。
讓行是情分,不讓是本分,牧民的行為,在他們看來,是野蠻、是不講理,是典型的“攔路敲詐”。
網友們的口誅筆伐,幾乎要將那位蒙面牧民淹沒,人們為騎手感到委屈,也為自己在公路上可能遇到的“蠻橫”感到后怕。
畢竟在規則明確的現代社會里,公路的歸公路,牧場的歸牧場,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嗎?然而在青海的風沙里,在當地人的口中,故事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版本。
“駱駝膽子其實很大,一般的車開過去,它們眼皮都懶得抬一下。”一位當地人解釋道,“能把它們嚇成這樣,只有一種可能——突然的、刺耳的巨響。”
他們把視頻放慢,一幀一幀地看。駱駝群的騷動,恰好就發生在摩托車靠近、引擎“轟”地一聲咆哮之后。
那輛被“甩鍋”的大車,則是在駱駝跑散了近二十秒后才進入畫面,時間線對不上,更核心的問題是,許多人眼中神圣的“公路”,在牧民的世界里,是另一番概念。
“這條路,是從我們的草場上修過去的。”這句話,道出了所有矛盾的根源,公路并非憑空出現,它是現代文明的刀,切開了牧民們世代生息的家園。
對游客而言,這是通往風景的坦途,對牧民而言,這是穿過客廳的馬路,在許多牧區的公路上,都有一個外地人不易察覺的“潛規則”:見牛羊,不鳴笛,緩速行,耐行等。
這并非情分,而是一種生存的默契,因為這些處于半野生狀態的牲畜一旦受驚,后果不堪設想,一頭駱駝對于游客可能只是風景的點綴。
對于牧民,卻是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心血,是家庭的全部指望,它們受驚后能跑出上百公里,找回來要耗費數月,甚至再也找不回來。
那種瞬間失去全部家當的絕望,足以讓任何一個老實巴交的漢子瞬間失控,牧民的那一記耳光,扇出的不只是憤怒,更是一個牧民最原始的恐懼和無助。
格爾木市公安局迅速介入,并在次日發布了警情通報。
通報的措辭很謹慎,但事實很清晰:經核查,確系騎手李某的摩托車聲響過大,導致駝隊受驚,截至通報發出時,仍有七峰駱駝走失,未能尋回。
對于那記耳光,通報的定性是“牧民佐龍某某情緒激動動手打人”,處理結果是“批評教育”。
故事的結尾,是一場通過電話線達成的“大和解”,官方宣布,雙方已互相諒解,事件“圓滿解決”。
“圓滿”二字,用得頗有嚼頭,屏幕這頭的看客們,似乎也隨著這官方認證的句號而散場,但真的圓滿了嗎?
那七峰消失在戈壁深處的駱駝,是冰冷的經濟損失,更是牧民心頭一道難以愈合的傷疤。
那一記響亮的耳光,以及它在網絡上激起的巨浪,又何嘗不是給所有向往遠方的游客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一紙通告可以為事件畫上句號,卻難以真正抹平兩個世界碰撞時留下的裂痕,那份電話里的“諒解”,又有幾分是出于真心,幾分是出于息事寧人的無奈?
這起沖突像投入湖面的一塊石頭,漣漪散去,但湖底的暗流仍在涌動。
每年無數的越野車、摩托車隊,如朝圣般涌入青海、西藏,他們追逐風和自由,渴望在廣袤無垠的天地間釋放自我。
只是他們常常忽略,在這片土地上,還有另一種更古老、更安靜的聲音在回響,那是牧人悠長的吆喝,是駝鈴清脆的叮當,是牛羊啃食青草的細碎聲響。
這種聲音,曾是這里唯一的主旋律,如今在越來越響亮的引擎聲中,它正變得微弱,甚至快要聽不見了。
當一條為“遠方”而鋪設的路,恰好碾過了別人的“日常”,誰又該為誰讓路?這個問題,或許沒有標準答案。
但至少當你作為一個闖入者,享受著壯麗風景時,或許可以試著調低自己世界的音量,聽一聽風里,是否還有別的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