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三件套,研學游終于還是來了!
攜程平臺后端顯示,從“五一”小長假開始,父母與孩子出行的研學訂單就呈上升趨勢,暑假期間,研學游更是火熱。
在廣之旅平臺,含專業導師的“智趣營”學習類產品,占親子訂單60%,親子研學群體成為暑期消費巨頭。
雖然費用不便宜,但家長們卻還是趨之若鶩。
不過,第一批研學游回來的家長開始罵街了,流水線式拍照打卡,性價比超低。
當教育遇見旅游,究竟是在培養孩子,還是在收割家長錢包?
研學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我國,是2013年。
到2016年后,研學游人數一年比一年高漲,2019年時研學游市場規模達1523億元,截至去年已達1791億元。
一到放假,一群又一群的學生集體出沒,博物館、科技館、特色景點到處是研學的孩子,穿戴著各種具有辨識度的馬甲和帽子。
隨著參與研學的人數增多,研學活動也變得越發豐富,其逐漸以等級劃分。
一等研學,參加外國的研學;二等研學,參加首都、大城市等地的研學;三等研學,省內游,或者到隔壁農村科研基地走一遍。
所謂研學似乎可以覆蓋每一個年齡段的中小學生,一般學校也會安排此類活動。
家長陳方的孩子已上初三重點班,最近他收到學校發來的研學通知。
雖然行程僅一天,每個人費用也不到500元,但學校并未公開明細清單,讓陳方心里沒底,不清楚自己的錢到底去了哪里。
去了燒錢,不去又怕孩子有情緒,陳方陷入兩難的境地。
畢竟,從幼兒園到初三,按保守估算,每個學期兩次研學,累積下來費用也得上萬。
有些學校更夸張,去趟北京游學,張口就是16000元;出國研學,英國4萬起步,美國要5萬以上了。
研學游市場的部分價格高得令人咋舌,這也讓家長們紛紛發文吐槽。
他們的吐槽并非小題大做,而是研學背后的“門道”實在太深,讓人惴惴不安。
研學的初衷是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然而,如今卻有80%的坑是研學游帶來的。
因為一些組織研學的機構,名義上搞教育,骨子里是為了賺錢。
“下次再也參加了!太敷衍了!”網友@心墻 憤憤不平地在社交平臺上寫道。
他曾滿懷期待地給孩子報名了8000塊5天的北京研學游,包含體驗清北學術圣地的氛圍,希望孩子可以通過旅行來獲得更多的知識。
然而,現實卻讓他大失所望。
研學過程中,帶隊老師似乎要完成任務一樣,不斷地引導孩子一個接一個跟緊拍照打卡,完全沒有過多的停留和講解。
更離譜的是,連清北的校門都沒踏進去,純在門口拍照。
這讓@心墻 家長氣憤不已,這樣的學習質量,去報個旅游團都比這值。
研學研學,重在“研”上,需要花上“鑿開石頭”的時間去探索學習,此類流水線式的打卡交差,明顯已偏離了研學的本質。
不僅學習內容質量差,而且實際環境與宣傳嚴重不符。
報名前,宣傳海報吹得天花亂墜“名師帶隊”“1000一桌飯菜”“下榻4星級酒店”……實際上無一相符。
帶隊的研學老師,大多是低價聘請當地的大學生,經過一天培訓包裝后充當的專職老師。
來自一線的公園檢票網友透露真實情況。
他上班的地方是一個景區公園,多的時候一天能遇上幾十個研學團。
基本上是幾個年輕人帶著一堆小朋友拍照打卡,正午十二點半,太陽正當頭照,小朋友耷拉著腦袋,看起來疲憊不堪。
他們就讓孩子坐在停車場休息,累的人隨地大小躺,餓的人吸著尾氣,吃著快餐。
此情此景讓人忍不住吐槽:知識沒多學,苦沒少吃。
以上的研學質量確實令人擔憂,而有一些研學,溢價嚴重,普通家庭連門檻都進不去,根本支付不起。
媒體人張歡,早就對研學這件事有所了解,為了給孩子好好過一個暑假,下決心去報名研學團。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國內的小眾運動,泰山皮劃艇運動營,7天就要2萬。不僅貴族運動玩不起,而且連出國都感覺在放血。
埃及/克羅地亞游人均費用3萬,一家三口一起去,加上交通費,就上十萬了。如果需要另外增加主題活動,價格還要翻倍。
為了托舉孩子,普通家庭幾千塊的課程可以說花就花,但是溢價嚴重且不值得的課程,也是有心無力啊。
即便如此,研學游熱還是只增不減。
自從針對孩子的減負政策實施后,不能增加孩子日常的學習長度,家長們便把寄希望放在了暑假,通過另類的方式,拓寬孩子的見識廣度。
那些一生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覺得,比起放任孩子在家,不如讓孩子去外面增長見識,正好為自己“充充電”,于是研學就成了“復合型內卷”的出路。
有需求就會有生意,研學機構抓住家長痛點,用高明的營銷話術,例如,“研學一周,改變一生”“別讓孩子跌倒在假期的彎道上”,讓家長心甘情愿掏錢。
正是家長對孩子托舉的“大方”,吸引無數商家紛紛前來。
據企查查2025年4月統計數據,企業名稱/經營范圍/品牌名稱中帶有“研學”“游學”等字樣的現存相關機構/企業超3萬家。
跨過易“夭折期”后穩步成長(5~10年)的企業數量占比接近統計數量的一半。此外,去年平均每個月相關企業注冊的數量達到213家,全年超2500+家。
今年開年僅4個月,注冊的相關企業數量就已經達到583家。由此可以看出,該行業目前仍處于擴張上升階段。
以教育聞名的機構新某方,受到“雙減”政策影響后,也開始在新的方向上開發業務,2023年正式涉足文旅業務。在某平臺搜索「研學」,首頁就能刷到各地新東方文旅的直播間在推廣研學項目。
該機構曾推出ESL線路15天13晚的價格為46800元起,研學時間越長,價格越貴,且每年都在上漲。
同樣專注于搞教育張雪峰,也不想錯過這個大蛋糕。
去年推出的研學營,有個項目定價8999起,6天5夜游大廠,住商務酒店,被網友戲稱為“自費提前20年體驗牛馬生活”的項目。
雖然價格貴,但依舊擋不住報名熱情,上架一秒而空。
傳統旅行社更不想放棄自己原本的優勢定位。
在現有產品中加上“學”的項目,讓客戶群體主動獲得體驗機會,也能秒變“研學團”。
有關研學市場的研究報告顯示,自口罩時期結束后,研學游無論在人次還是經濟營收方面,每年都呈上升趨勢。
預計2028年,研學類目將貢獻3000億元市場份額,前景依舊非常廣闊。
能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孩子們探索這個世界不一樣的一面,是這個時代的紅利。
然而如何讓研學發揮出其真正的作用,才是多方該思考的課題。
只有真正地為孩子著想,研學的意義才能權利發揮出來,而不僅僅是為了割家長的韭菜。
參考資料:
1.每日人物:《天價研學團歸來中產已經在維權了》
2.視覺志:《北大親自辟謠研學團還能騙多久?》
3.鋅刻度:《這個暑假多少家長被逼報名5000元的研學營》
作者:疏疏籬落
編輯:柳葉叨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