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們,最近大家手機里的大數據都推送點什么呢?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一打開各種平臺,全是旅游,旅游,旅游。
暑假到了,有人飛云南、有人去新疆、有人沖向海邊……
只有我,公司日日游,月月游,年年游。
不過說真的,去不了遠方,我們語文課本里的這些地方,風景其實也挺不錯。
重點是,打卡它們的是古代知名“vlog博主”——蘇軾、王勃、歐陽修。
他們不僅實地考察,還寫下了真情實感的小作文,捧紅了一個又一個熱門景點。
既然身體已經被禁錮在工位上,也不敢真的翅膀硬了說走就走,那就讓我們再次回顧下語文課本,跟著古人來場云旅游吧!
第一站,領隊蘇東坡。請真愛們系好座位上的安全帶,聽從蘇老指揮。前方目的地——
作為湖北知名美食區和旅游區up主,蘇東坡啥沒吃過,啥沒見過?
但就算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讓他心心念念的景點也只有一個——赤壁。
你聽聽人家大文豪是怎么說的: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北宋·蘇軾《赤壁賦》
語文課上都學過吧?清風、白露、流水——仙境必備!
這里的風景“賽神仙”,怎一個“美”字了得。
想象一下,你目之所及處是一望無際的廣闊天地。這時候,再拉上幾個好友,來點小酒,扣弦而歌;賞明月,天光之美,這場景不比人擠人更香?
不過,有美景美食,遺憾的就是缺個美人吶。
幾個糙老爺們就在小船上吹敲吟唱,“望美人兮天一方”堪比古代版“情歌王”live。
這時候,來了個吹“洞簫”的,聲音那個慘啊,“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吹著這樣的夜風,沐浴著這樣的月色,又聽著這樣悲傷的曲子,上頭!上頭!
▲ 南宋·李唐《赤壁勝游圖》
你要是在現場大概也會有些共鳴。蘇軾就忍不住問了:兄弟,你這吹得咋這么悲呢?是不是遇上啥事兒了?
這位兄弟從曹操的一生談到了自己,覺得過得再轟轟烈烈的人最終也會死去;人活著這一輩子太短了,而漫漫的宇宙時間又太長,于是開始喪。
這種“喪”,即便在百年后的今天也是一種常態。
不過,大文豪就是大文豪,安慰人自有一套。他會勸你說:對于存在和消逝,我們要辯證看待嘛~
時間一刻不停地往前走,這世上的萬物包括人們,都會消失。這是必然,我們何必傷感于此?
▲ 明·謝時臣《赤壁勝游圖》
從另一方面看,整個人類都是宇宙的一部分,無窮的宇宙賦予了人類永恒性,人的生死就和月亮的陰晴圓缺一樣,是存在的一種形式嘛。
說白點就是,做人嘛,最重要就是開心。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北宋·蘇軾《赤壁賦》
▲ 南宋 李嵩(傳)《赤壁圖》
兩個人最后都互相枕著墊著,沉沉睡去,而此時的天邊已經微微泛白了。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北宋·蘇軾《赤壁賦》
在美好的景色中,人是會醉的。
今天,關于三國赤壁之戰的那個“武赤壁”到底在哪,我們始終爭論不休。但那個活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赤壁”似乎是有跡可循的:
那是一個誕生于蘇軾文學世界里的“文赤壁”。
▲ 北宋·王詵(傳)《赤壁勝游圖》
蘇軾其實也以為自己到了三國古戰場,才寫下這篇《赤壁賦》,但后來多有考證,認為他去的并不是當年曹操大戰的地方——也就是后人所說的“武赤壁”。
不過,這一汪江水依舊如此慈悲,用美景一次又一次地治愈了他的心,也治愈著后來的人們。
就像余秋雨先生說的,“蘇軾選擇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蘇軾”。
在蘇軾之后,有越來越多的文人都曾來過這,留下了自己的感慨之作,成為“文赤壁”的一道道絕佳風景。
第二站我們來到的是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名字響當當。
當然,它的名氣會這么大,離不開王勃的助力。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唐·王勃《滕王閣序》
短短十六個字,王勃從古說到今,上連天文,下接地理,把滕王閣夸得那叫一個“人間天堂”。
滕王閣位于漢代的豫章郡,現在的洪都府。
往上是翼、軫二星的分管區域,往下和廬山、衡山接壤,還襟帶三江五湖,進可攻,退可守。
風水寶地,自然人杰地靈。你就說,這位置優不優秀!
▲ 元·王振鵬《滕王閣圖》
要我說,王勃做個詩人真是可惜了。放到現在,絕對也是個五星好評的導游。
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唐·王勃《滕王閣序》
王勃會安排我們乘坐馬車,由遠及近,開啟“滕王閣一日游”。
你從窗戶往外看,就能看見廣闊的河山以及雄渾壯麗的滕王閣。
▲ 元·夏永《滕王閣圖》
峰巒層疊,那一片翠色直沖云天;朱紅色的閣道凌空躍起,周邊的群島曲折回環,而宮殿則高低錯落,此起彼伏。
到達目的地,下車,打開滕王閣門,遼闊的山原“撲面而來”,河流湖泊蜿蜒迂回。令人驚嘆。
繼續往下看,遠處官宦人家的房屋排滿地面,裝飾著青雀和黃龍頭形的船只布滿了渡口。
誰看了不說一句——
用王勃的原話來說,那就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strong>
孤單的野鴨身上落滿了晚霞,看著就好像野鴨載著落霞飛翔一樣。在接天的秋水下,一切都變得浪漫起來。
光這一句,就不知道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前來瞻仰。
▲ 元·佚名 《滕王閣圖》
天地有大美!在這樣的環境底下,別說是我們看爽了,王勃也徹底放飛自我了。
他的思緒從地面飛到了天邊,又飛到了古代,甚至最后神游到宇宙了都。(太空人,是你嗎?)
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唐·王勃《滕王閣序》
王勃最后給滕王閣打call,說來這里的人吶,酒量比彭澤縣令陶淵明還好;詩人的文采,那得是連臨川內史謝靈運都得自嘆不如的地步。
來了滕王閣,你就是“當代魯迅”!(叉腰)
最后這站,我們跟著歐陽修來到5A景區瑯琊山。
這里可不得了了哇。
山谷里的樹林長得郁郁蔥蔥,遠遠望過去,幽深而又秀麗。山美泉美,放今天那就是野餐的好去處!
重點打卡這山里的醉翁亭。那就是一個美景集中地,坐下來辦個野外派對,那也是食材隨處可得,有魚有菜,豐盛得很。
用歐陽修的話來說,那就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北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如果你想要來個露天party,賞美景,喝美酒,跟著歐陽修準沒錯。
正是在醉翁亭,歐陽修寫下了千古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身在亭間,我們看到的是滿目勝景。歐陽修的注意力本就不在酒上,那一雙醉眼看見的,是這世間的大美山水啊。
而由山水生發出的,便是人生的無限種可能。
▲ 明·文徵明《醉翁亭記》
那年,三十九歲的歐陽修正好遇上“中年危機”,仕途不順為他帶來了諸多的苦悶,空有抱負卻再難大展宏圖。
主人不覺悲華發,野老猶能說醉翁。 北宋·歐陽修《憶滁州幽谷》
白發已經漸漸長出了,雖是不覺得悲傷??墒沁@位醉翁啊,你還要閱盡多少的滄桑人事呢?
在職場生活的某些時刻,無論是百年前的歐陽修還是百年后的我們,或許多少會覺得力不從心吧。
▲ 元·夏永《醉翁亭圖》
煩悶之際,歐陽修就外出散心,見醉翁亭外的大美河山,忘卻了自己的年齡,以及塵世種種煩惱,且談風月。
能有啥不開心的?只有你還有美景美酒,以及一眾好友,在一起快快樂樂就完事兒了!
這樣的心境,也吸引了無數后人來到滁州,來到這一座醉翁亭。
在心情低落之時,想起此地此景,在幾百年前也有人和我這么失意,想到“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好像就沒有那么喪了,好像就被治愈到了。
古人說,寄情于山水。
我們總說看到美景會變得開心,或許并不是美景賦予了我們情感,而是我們為美景賦予了更多的情感空間。
打卡的并不是景點,而是我們此時此刻的情緒呀。
拿蘇東坡的《赤壁賦》來講,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畫家費盡筆墨去畫“文赤壁”。但他們畫的,僅僅是蘇軾吟詠的那個赤壁嗎?
他們所描繪出來的,也是自己心目中那一片澄凈的“桃花源”。
▲ 明·仇英《桃花源圖》(局部)
“桃花源”未必是我們讀書時,古代那個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也未必是奮斗了一輩子也達不到的人生巔峰。
它或許是一種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放飛自我”的任性,是一種即使“房屋再小,也要享受生活”的堅持。
▲ 清·石濤 《山水雜畫冊·橫塘曲水》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桃花源。
它不在別的地方,只存在于你心里。
而那些你曾經在生活中遇到的美好,就在此處生根發芽。
*本文參考資料:
[1]醉中遺萬物 醒復述其文——說歐陽修《醉翁亭記》
[2]北宋散文革新視野中的《醉翁亭記》
[3]畫赤壁——歷代文人的文化打卡地
[4]“歷代文話”的接受史意義——《醉翁亭記》接受史的四個時代
[5]心境悠悠水榭無香 ——試論蘇軾《赤壁賦》的哲學意蘊及人生啟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