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潘昱辰 編輯/高莘】7月15日,2025新能源智能汽車新質發展論壇在吉林長春東北亞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哈爾濱理工大學終身榮譽教授、國家卓越工程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在論壇期間分享了汽車電驅動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他強調,關鍵零部件強,新能源汽車產業就強;目前全球主流應用的永磁電機受稀土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因而需設法降低重稀土的用量;同時,保證稀土永磁材料的價格穩定,對國家和整個產業是非常重要且有利的。
哈爾濱理工大學教授蔡蔚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蔡蔚認為,截至目前絕大多數電動車采用集中電驅動系統,即使用電驅動化部件取代傳統發動機,而分布式電驅動系統將成為未來的趨勢,但除比亞迪K9大巴的輪邊電機等個別情況外,迄今為止還沒有進行大批量生產。他表示,其主要原因在于產業對機械、電氣和熱的控制不足,或將影響操控性和舒適性。而根源則在于車輪重量,因而未來降低車輪重量將是一大發展方向。
在蔡蔚看來,當電動車采用分布驅動后,線控系統將成為下一個趨勢,包括線控轉向、線控懸架、線控制動,不過和分布電驅類似,目前為止線控轉向、線控懸架、線控制動的應用占比仍較小。
蔡蔚表示,電驅動技術路線的長期趨勢是集成化,從電機、減/變速器、控制器三個分離部件演變為二合一加控制器、三合一,截至目前已發展到十二合一、甚至十四合一的概念也已被提出。但與此同時,高度集成化的電驅也面臨著更困難的售后維保問題,因此需采用模塊化解決這個問題。
蔡蔚表示,電機與電驅動總成功率密度的提高有三個方式:提高轉速、提高電壓和降低標準。在通過提高轉速和電壓以提高功率密度方面,國內已經做了很多努力,如比亞迪近期發布的電機有效材料質量功率密度較高,但離美國造車新勢力Lucid旗下的LucidAir車型仍有一定差距。他表示,我國在系統集成方面還有前進空間,需要行業繼續努力。
在電驅動技術進步方面,蔡蔚表示現在所有的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包括特斯拉、比亞迪和華為賦能的車型都采用扁線繞組,已成為引領全球電驅動的主流技術;同時,目前95%以上的車型都采用比感應電機性能更優異的永磁電機,但永磁電機受稀土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存在永磁體價格昂貴的問題,因而需設法降低重稀土的用量。
他強調,由于全球已開發的稀土永磁材料80%甚至90%來自中國,歐美國家已開始重視無稀土電機開發。因而保證稀土永磁材料的價格穩定,對國家和整個產業是非常重要且有利的。
蔡蔚強調,汽車電動化與能源清潔化是國家的長遠戰略,關鍵零部件強,新能源汽車產業就強。此外,新能源汽車還將帶動向智能化電動船舶、多電飛機、飛行汽車、電動化農機、礦卡等行業拓展。如最近熱度較高的低空飛行器,其與車相比更需要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電驅動系統。因此行業發展高質量電驅動系統的意義重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