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是我國學術圈最高榮譽,能夠評選為院士的人,不僅科研成果頂尖,還可以享受非常充沛的各類資源。
就目前來說,成為院士的第一步就是要成為院士候選人。一般來說,院士候選人就已經是各個行業的領軍人物,已經為國家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但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成為院士候選人就一定可以成為院士,有的可能成為一次院士候選人就當選為院士,而有的可能成為三次或四次,依然還沒當選為院士,而沙愛民教授就曾成為了四次院士候選人,但最后均遺憾落選,讓人感到很可惜。
沙愛民教授
可惜,沙愛民曾4次成為院士候選人但均落選,現卸任長安大學校長
沙愛民教授參選院士期間,都在長安大學擔任重要職位,他在2016年擔任長安大學副校長,在2019年擔任長安大學校長。
沙愛民教授為長安大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沙愛民教授任職期間,長安大學入選為了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成功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除此之外,學校還成立了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長安大學長安都柏林國際交通學院、陜西省地下水管理學院、長安大學新疆研究院等。
并且學校獲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成為公路隧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單位。由長安大學牽頭申報的“生態地質與災害防控重點實驗室”,聯合申報的“礦山地質災害成災機理與防控重點實驗室”均獲批建設。
沙愛民教授是特殊地區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他的研究領域與長安大學的強勢學科一致,而沙愛民教授在長安大學工作過程中,產出了非常豐碩的科研成果,不僅讓自己獲得了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榮譽,同時還促進了長安大學強勢學科的發展。
沙愛民教授曾獲得了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6項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國家設立的五大國家級科技獎項之一(其余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其含金量極高,代表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或重大工程中取得突出貢獻的權威認可。
只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以上的榮譽才有機會獲得院士提名。
沙愛民教授有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有資格被提名。而他先后在2015年、2017年、2019年、2023年成為了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
其實對于長安大學來說,始終希望能夠迎來一位院士校長,畢竟一所擁有院士校長的高校,往往會在人才引進、科研合作、社會資源獲取等方面擁有更大優勢,學校也能吸引更多優秀學子和頂尖人才的加入。
所以每一次沙愛民教授參選院士,大家都對他寄予了很高期望,希望沙愛民教授能夠當選為院士。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沙愛民教授先后四次參選院士,但四次參選均以落選告終。每一次在參選院士結果公布的時候,很多師生不僅會很失落,也會為沙愛民教授感到很惋惜。
沙愛民教授
沙愛民教授是我國道路工程領域的大牛,他在此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和引領性的科研成果,他不僅主持了多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還出版了多部專著,比如有《半剛性路面材料結構與性能》、《交通科技叢書·填石路基施工技術》、《現代道路交通檢測原理及應用》、《路基路面工程(第2版)》等。其研究成果在實際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雖然沙愛民教授還沒有評選為院士,但在長安大學師生心中,沙愛民教授已經是院士了。
2025年院士評選已經開始了,從沙愛民教授的科研成果以及獲得的榮譽來看,如果他要參選,他今年大概率會再次成為院士候選人。
但在此緊要關頭,沙愛民教授卻卸任了長安大學校長一職。這一消息讓大家感到意外,如果在沙愛民教授卸任校長后,他當選為院士,這對長安大學來說也是一個損失。
但大家要知道,沙愛民教授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他卸任也是正常的。
沙愛民教授
而長安大學新校長是一位準院士,有很大概率在今年當選為院士。
就算沙愛民教授卸任校長了,但他在長安大學工作了多年,他的科研團隊還在長安大學,他當選為院士對長安大學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學校將會擁有一位院士,所以大家要理性看待這件事。
最后希望長安大學在新校長的帶領下,發展再上新臺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