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東風勁,產業升級正當時。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大惠農政策力度,推動鄉村產業向品牌化、集約化和綠色化轉型,品牌化建設已成為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關鍵路徑。在此背景下,特色產業包裝作為連接田間與市場的“形象大使”,其品牌價值和傳播功能日益凸顯,成為激活市場活力、推動優質產品走出鄉村的關鍵一環,也為鄉村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7月13日,長安大學“青禾筑夢,阡陌研行”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商南縣趙川鎮店坊河村,與村黨支部副書記魏國成展開交流。據介紹,該村現有常住人口1900余人,村小學在校學生數十名。多年來,依托“千萬工程”政策支持,村內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高標準農田實現噴灌全覆蓋,生活垃圾實行每日清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尤其是“千畝瓜蔞、千畝綠茶、萬畝板栗、十萬頭生豬、百萬袋食用菌”的五大產業體系,已成為村莊發展的堅實根基。而這些蓬勃發展的特色產業,正亟待一套能彰顯商業價值的“新衣”,為其走出大山、拓展銷路提供助力。
店坊河村與長安大學建立了長期結對幫扶關系,并連續多年開展社會實踐與調研活動,由該校學生設計的“店坊之翼”項目已成功落地村民廣場,成為富有特色的休憩設施。村“兩委”干部表示,期待實踐隊能以專業知識和創新思維,為村莊發展注入新力量。實踐隊指導老師李凡表示,店坊河村特色產業根植于好山好水,綠色有機的特質是其最大競爭力,而包裝則是傳遞這份價值的關鍵媒介,不僅是產品的保護殼,更是吸引消費者、講好鄉村故事、樹立品牌形象的“名片”。
為此,實踐隊深入開展實地調研,全面了解產業特色與包裝需求。在整合調研數據并結合建筑設計專業理念進行多輪研討后,已初步完成針對五大特色產業的包裝方案。
瓜蔞產品包裝設計方案效果圖(實踐隊員薛志鵬設計)
茶葉產品包裝設計方案效果圖(實踐隊員王一博設計)
板栗產品包裝設計方案效果圖(實踐隊員王一博設計)
豬肉產品包裝設計方案效果圖(實踐隊員羅海丹設計)
食用菌產品包裝設計方案效果圖(實踐隊員薛志鵬設計)
從“店坊之翼”的空間改造到特色產業包裝設計的細節打磨,長安大學建筑學院與店坊河村的合作,始終循著“專業賦能鄉村”的脈絡不斷延伸。這場“量體裁衣”的實踐行動,不僅是對“千萬工程”中“產業興旺”要求的具體落實,更彰顯了青年學子用知識服務鄉村振興的責任與擔當。當帶著山林氣息的包裝走出大山,承載的不僅是優質產品,更是校村攜手共繪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撰文|崔雪瑩 羅海丹
審核|李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