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第五號“皇帝”鋼琴協奏曲》是其所有鋼琴協奏曲作品中,規模最為宏大的一部,但事實上,“皇帝”這一標題并不是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關,公認的說法是由于本曲在當時被譽為無可爭議的“協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1812年1月,《大眾音樂報》在《皇帝》首演后曾這樣評論道:“毫無疑問,這是所有已經創作出來的協奏曲中最富創造力、想象力、最惹人注目,同時也是最艱深的一部。”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No.5“皇帝”》手稿
因其知名度和挑戰性兼具,引來后代無數名家的競相翻彈,大師們都鐘愛“皇帝”,其中由米凱蘭杰里擔當鋼琴、朱里尼指揮維也納交響樂團演奏的《貝多芬:No.5鋼琴協奏曲》“皇帝”是歷來眾多版本中,極具代表性的杰出錄音。
在這個協奏曲當中,指揮大師朱里尼只擔當了一個相對次要的角色,他優秀的協奏為米凱蘭杰里搭建了一個輝煌而堅實的平臺,剩下的高光之處,便是由這位鋼琴宗師無懈可擊的演奏技術所打造。
關于這位意大利鋼琴名匠,我們許多人對他的認知,都僅停留于“阿格里奇與波利尼的恩師”,鮮少有人知曉他的另外一些“名號”——如“新李斯特”、“音樂哲學家”等,皆是外界對他本人在鋼琴造詣上的贊譽與總結。
他對自身演奏的要求近乎苛刻地高,生前絕不輕易舉辦個人獨奏會,留下的錄音數量也相對較少,這些因素與他并不好記的名字,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現今人們對其認知度不高的境況。但也因其精雕細琢的音樂態度,米凱蘭杰里屈指可數的錄音,幾乎每一張,都是受到萬般認可和推崇的優秀演繹,尤其是這張貝多芬《第五號“皇帝”鋼琴協奏曲》。
有人說:這張唱片是老米一生的最高成就(當然可以有不同看法),也是他所有音樂理念的完美總結。誠然,這是被很多專家和樂評人都不約而同地推舉為“登峰造極”、“貝五最優秀版本”的演繹,更有樂迷如此盛贊道:“沒有人能比老米彈出更加晶瑩華美的音階,更加雄渾有力的和弦,更加精致輕巧的顫音。”
在這部很多演奏家望而卻步的高難度巨著中,不僅有大片快速的經過句,層出不窮的宏偉和弦,還要賦予作品帝王般的氣勢和讓人仰視的高貴氣質,這一切對于毫無靈性的演奏者來說是個無法逾越的高峰,但在老米手下,卻創意煥然,光芒四射。
整個作品聽下來,心中的充盈之感與唱片封面如出一轍,仿若凡高的油畫般,滿目是琥珀般的金黃色調。
樂句從容不迫卻沒有任何拖沓,流露出王者之氣,第二樂章那真摯、親切的旋律更是如春天的陽光般普照人心,幾度催人淚下。通透圓潤的音色即使在強奏下也毫無刺耳之感,多變的色彩,高貴的氣質和豐富的層次,加上對作品深刻解讀后所賦予淡然恢弘的孤傲與雄渾不羈的霸氣,使這個錄音臻達鮮少有人企及的高峰。
不過,個人認為,大師在即興段稍有些“超脫”的發揮與第三樂章中略顯平實的演繹,成為了此片僅有的“美中不足”,但瑕不掩瑜。其神乎其技的運指與他所極度追求的、結合管風琴與小提琴的獨特音色,是我們所不得不為之稱道且嘆服的。
樂迷評價
1.“可能是最好的現場版,樂隊協奏的部分略有些拖(首樂章配合似有瑕疵),但Mechelangeli對鋼琴音色的控制實在太神了(聽聽二樂章細膩的弱奏),交響化的首樂章寫得比貝九的首樂章還長,但連奏的二三樂章讓人感到大動態與樂句細節的平衡,我想這也是貝多芬古典的地方。”
2.“精彩的現場!我認為貝多芬的這部作品和第九交響曲一樣表達了最樸素、開愛且堅定不移的情感。這亦是貝多芬的音樂在幾百年中仍能悅耳動聽且歷久彌新的最高明的關鍵。此次演出相比于肯普夫版(都是好版本)是宏大主題更得到釋放的演繹。”
3.“《皇帝》三杰,米凱蘭杰利、波里尼、布倫德爾。我的榜單。”
4.“這無疑是最喜歡的一個版本的皇帝,米神的鋼琴和朱老的弦樂交織'在一起,無比的美麗,動聽,尤其是第一樂章,Beethoven的輝煌展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結尾的長笛吹奏,無比的夢幻。”
貝多芬《第五號“皇帝”鋼琴協奏曲》米凱蘭杰里/朱里尼原裝進口·暢銷經典
掃碼珍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