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近期中國資產持續上漲,A股突破3500點,恒指近期則受累于外賣大戰一直未能攻破25000點,但個股、板塊每天都在大漲。
隨著A股大漲,今天金石雜談看到有媒體發文:A股單邊上漲強的可怕,14年牛市可能重現,花旗上調A股至增持。A股強不強不知道,這標題是夠強的。
花旗發表亞太股市最新策略報告表示,盡管宏觀環境波動,亞洲股市表現仍優于全球同行。花旗給予恒指于今年年底目標25000點、明年年中目標更達26000點,予滬深300指數于今年年底目標4200點、明年年中目標達4350點。該行料MSCI中國指數今年年底目標79點、明年年中目標82點。
花旗認為,相關部門潛在推出刺激措施包括消費券、財政和貨幣刺激,但由于當前情況并非最壞情景,刺激力度可能適中,料消費、互聯網、原材料和科技等行業可能從刺激中受益更多。關稅沖突中,內銀、消費、保險和公用事業受此因素影響較小。此外,花旗還對中國市場旗下互聯網、科技及消費板塊予“增持”評級。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 當前市場結構穩健、長線資金面改善背景下,無需主動大幅減倉。操作上堅守高股息(電訊/公用事業/金融)防御底倉,靜候內外政策催化下的風格切換機遇,關注AI算力、半導體設備及生物醫藥等成長方向的逢低布局點。
此外,有財經博主分享了和頭部買方溝通的觀點,對后續行情還是很樂觀!該頭部買方認為:下半年,增量資金的涌入,紅利大概率會延續;暑期一般是金融民工們傳統度假時間,往年一堆在朋友圈曬出國游的,今年都少了很多,都在忙著吹票撈錢。
A股到底有多強,韓國股民瘋狂涌入。 截至 7 月 15 日,韓國投資者年內對中國內地與香港股市的累計交易額超 54 億美元,中國市場成為其第二大海外投資目的地,僅次于美國市場。
那韓國散戶買的什么呢?韓國投資者凈買入前10的海外股票中,中國股票占據6席,多為電動汽車、人工智能、芯片等科技行業的龍頭企業。其中,小米集團、阿里巴巴、比亞迪等中國資產均沖進前10,港股市場的百濟神州、中芯國際、優必選、美團、地平線機器人也獲得韓國散戶的關注。
具體行業來看,無論是申萬一級行業還是wind二級行業,銀行股都不再是一枝獨秀,醫藥生物漲幅22%今年第一,有色漲幅超20%拿到季軍,銀行只能屈居第三,漲幅19%,近期銀行熱度太高,迎來調整。
概念股方面,最大的宏觀敘事就是穩定幣,直接絕對著人民幣結算和國家金融安全的任務,是中美博弈的未來主線,穩定幣指數暴漲73%;小市值股票依然是大家最愛;第三是貿易利好的核武器——稀土指數,今年漲幅近50%,還有就是deepseek、創新藥,今年的醫藥股可謂迎來絕地反擊,值得期待。
雖然說,鋼鐵、水泥、電力、汽車、光伏一直在反內卷,漲幅有限。不過知名經濟學家劉煜輝則非常看好: 反內卷,高度政治定位;限產限價一定會出價格效果;工業周期品價格恢復性修正;當然也會向全球產業鏈傳遞。
大家再看港股,除了大家知道的小米、泡泡、蜜雪、布魯可、老鋪等10倍大牛股,港股漲勢最猛的其實是本地券商指數,更確切的說是穩定幣概念,比如耀才、比如光大;其次是持續上漲的黃金,然后醫藥方面的指數多個概念漲幅居前,創新藥、未盈利生科、CAR-T等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