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李在明最近可真是左右為難。
中國邀請他參加9月3日的閱兵儀式,這份邀請函都在他辦公桌上放了快兩周了,愣是沒個回音。
不是不想去,是不敢輕易答應。為啥?因為他在等特朗普點頭呢!
本月初,韓國外交部就透露了這個消息,說李在明收到了中方的邀請。按理說,這是個改善中韓關系的好機會。
要知道,自從尹錫悅執政以來,韓國那是鐵了心地跟著美國跑,把中韓關系搞得相當尷尬。
李在明上臺后,大家都指望著他能把這個局面扭轉過來。可現在看來,他似乎也沒那么大的魄力。
7月13號,韓國政府高層開始放風了,說李在明可能去不了中國的閱兵式。
給出的理由聽起來冠冕堂皇:韓美、韓日的首腦會談日程還沒定下來,要是先跑去中國,怕引發外界的質疑。說白了,就是怕美國和日本不高興。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兩天前,李在明倒是挺積極地給APEC成員國領導人發了邀請函,請大家10月去韓國慶州參加APEC峰會。
這里面當然也包括中國。韓國人的小算盤打得真響:既然要見面,不如讓中國領導人先來韓國,這樣既能改善關系,又不會太得罪美國。
韓國政府內部的想法其實挺明確的。他們覺得,上一次是文在寅2017年訪問中國,那都是8年前的事了。
這8年里,中韓關系經歷了不少波折,特別是尹錫悅執政期間,那真是把關系搞到了冰點。現在該輪到中方主動示好了吧?
可問題是,外交這東西講究的是禮尚往來。
中方已經主動發出了邀請,這本身就是一種善意的表示。
你李在明要是連這個面子都不給,還指望人家先來你這兒,這邏輯說得通嗎?
說到底,李在明還是在等特朗普的態度。
大家都知道,特朗普這人脾氣不太好,情緒波動也大。韓國作為美國的盟友,自然不敢輕易觸怒這位大佬。
李在明多次強調韓美同盟是韓國外交政策的基礎,這話里話外的意思很明顯:沒有特朗普點頭,他哪兒也不敢去。
韓國政府的整體思路是這樣的:先把韓美同盟和韓美日三方合作搞扎實了,然后再考慮改善對華關系。
在他們看來,對華關系雖然重要,但還是得排在美日關系之后。這種把對華關系當成次要選項的做法,實在是有點短視。
中方的態度其實一直很開放。
邀請李在明參加閱兵,本身就是釋放善意的表現。但外交是雙向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如果韓方一直這樣猶猶豫豫,瞻前顧后,那中方對10月APEC峰會的參與態度,恐怕也要打個問號了。
李在明從尹錫悅手里接過來的確實是個“爛攤子”。中韓關系降到冰點,想要重新緩和也不容易。
但機會就擺在眼前,就看他有沒有魄力抓住了。
一味地看美國臉色行事,把自己的外交空間壓縮得這么小,這樣真的好嗎?
現在的情況就是,中方的邀請函還在那兒放著,李在明還在等特朗普的態度。
眼看9月3日越來越近。這個閱兵邀請到底是接還是不接,李在明心里恐怕也是七上八下的。
韓國這種過度依賴美國、缺乏外交獨立性的做法,說實話挺讓人替他們著急。
國際關系不是非黑即白,完全可以在維護韓美同盟的同時,發展好對華關系。
非要把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上,這樣的外交策略未免太被動了。
錯過了這個改善中韓關系的窗口期,下次機會什么時候來,誰也說不準。
李在明要是真想在外交上有所作為,就該拿出點魄力來,別老是瞻前顧后的。畢竟,機會這東西,錯過了可就沒了!
信息來源:
韓國外交部匿名官員接受采訪(2025年7月14日)
韓國總統府青瓦臺發布的APEC峰會邀請函公告(2025年7月15日)
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發言(2025年7月16日)
韓國政界資深分析人士評論(2025年7月16日)
韓國主流媒體《中央日報》、《朝鮮日報》相關報道(2025年7月13日-16日)
美韓關系專家、首爾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分析(2025年7月15日)
青瓦臺幕僚團隊內部評估報告(2025年7月14日)
韓國國會外交統一委員會閉門會議紀要(2025年7月15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