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最近,一位在工地上做小工的大爺寫下了一篇作文《我的母親》,他的字歪七扭八,文章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和修辭手法。
這樣要是放在我們正常考試,絕對是一篇不會及格的作文,但是卻感動了無數(shù)人,甚至人民日報也轉(zhuǎn)發(fā)了點贊了,為何這樣一篇文章能夠感動大家呢?它有什么過人之處嗎?
一個為錢奔波的大爺
這事兒,得從一個街頭挑戰(zhàn)說起,一位六十多歲的大爺,在城里晃蕩,想找點零活干。
但是他的履歷卻讓他找不到很好的工作,他是一個八十年代的高中生,村里唯一的“讀書人”,本該走出去的,卻被家庭的重擔拽了回來,一輩子沒離開過土地和工地。
如今年紀大了,工地上的力氣活輪不到他,生活的窘迫,讓他對任何能換錢的機會都格外上心。
一個博主在街頭搞隨機挑戰(zhàn),扔出一堆歷年高考作文題,誰能寫好,就給一筆稿費,對大爺來說,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救命錢。
他從一堆紙團里,隨手抓了一個,展開一看,是1957年的題目:《我的母親》,就這四個字,像一道閃電,劈開了他臉上飽經(jīng)風霜的木訥。
那表情不是思考,更像是一種被重錘擊中的恍惚,幾十年的記憶,被這四個字瞬間喚醒,那一刻,他稿費什么的對他來說似乎都已經(jīng)不重要了,他只想寫點什么。
墳頭的草綠了又黃,母親的身影從未遠去
大爺找了個角落,在一本小學生練習本上,用鉛筆歪歪扭扭地寫下第一句:“墳頭的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
沒有半個華麗的詞,卻像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的心上,這不是什么寫作技巧,這是一個兒子站在母親墳前,看了幾十年的真實景象。
在他的筆下,一個模糊又清晰的母親走了出來,她的一輩子,可能都沒離開過那個小山村,沒有智能手機,沒有微信,甚至沒收到過一封像樣的信,但她的愛,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家里吃飯,母親是從來不上桌的,她總是在灶臺邊忙活,等一大家子人吃完了,才就著鍋里剩下的飯菜扒拉幾口,這句干巴巴的話,像一根針,精準地扎進了無數(shù)人的回憶里。
誰的記憶里,沒有一個說著“我不餓,你們吃”的母親呢?她總是家里起得最早的那個,天不亮就燒好熱水,做好早飯,她的笑是家里唯一的陽光,再苦再累,從不抱怨一句。
可就是這樣一個把所有苦都自己咽下去的女人,五十多歲就走了,因為常年操勞,去世時瘦得只剩下幾十斤。
而那年,大爺高中還沒畢業(yè),匆匆趕回家,想用自己年輕的肩膀扛起這個家,卻最終沒能留住母親,字里行間,沒有吶喊,卻處處是無法彌補的遺憾和撕心裂肺的痛。
這篇“不及格”的作文,為何能擊敗所有范文?
這篇不到千字的文章,被博主拍成視頻發(fā)到網(wǎng)上,一夜之間,炸了,評論區(qū)成了一面巨大的“哭墻”,無數(shù)人涌進來,分享著自己和母親的故事,眼淚和思念匯成一片海洋。
連人民日報都親自下場,轉(zhuǎn)發(fā)點贊,稱其“樸實真摯”,這就奇怪了,按我們上學時的標準,這篇文章連及格都難。
沒有精巧的結構,沒有華麗的辭藻,更別提什么排比、引用、升華主題,它就是把一個老人的記憶原封不動地掏了出來,帶著泥土的腥味和淚水的咸味,可它偏偏贏了,贏過了所有精心雕琢的“滿分作文”。
為什么?因為“真”,我們的教育,總在教我們?nèi)绾巍氨磉_”,卻很少教我們?nèi)绾巍罢\實”,我們學會了用漂亮的詞語包裝思想,用復雜的句式展現(xiàn)邏輯,仿佛文章是一件件需要打磨的工藝品。
可有時候,這些技巧反而成了情感的累贅。當寫作淪為炫技,文字就失去了靈魂,大爺?shù)奈恼拢∏±@過了所有技巧的壁壘,直接用生活的刀,一刀一刀刻在讀者心上。
它證明了一件事:最高級的文學,不是“寫得有多好”,而是“寫得有多真”,這件事,也不只是一篇作文火了那么簡單。
它更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倉皇與失落,我們每天都在處理海量的信息,追逐最新的熱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卻變得像快餐一樣方便,但沒有余味。
我們和父母的聯(lián)系,是不是也只剩下了微信里幾句干巴巴的問候,和過年時匆匆的團聚?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坐下來,聽他們講講過去的故事了?
這位大爺,也是千千萬萬在城市邊緣沉默付出的勞動者的縮影,他們建起了高樓大廈,疏通了城市脈絡,卻始終是面目模糊的群體。
他們不善言辭,不懂網(wǎng)絡,但他們的人生,比任何小說都更厚重,他們的“真實”,像一股清泉,恰好能滋潤我們這些被信息和欲望烤得焦灼干涸的心。
等我扛不動水泥了,就回去陪你
文章的最后,大爺寫下了最戳心的一段話,也是他內(nèi)心最深處的獨白:“我當了爸爸又當了爺爺,但我已經(jīng)30多年沒叫過媽媽,我想著等我哪一天扛不動水泥了,就回到村頭挨著那堆土躺下,沒準那個時候再叫媽媽,她就能聽見了。”
這幾句話,把一個兒子一生的愛、虧欠與悔恨,都寫盡了,對子女的愛,是向下的,是心甘情愿的付出,而對父母的愛,是向上的,總帶著一種無法徹底償還的遺憾。
那一聲遲到了三十年的“媽媽”,提醒著每一個奔波在路上的人,趁一切還來得及,別讓那一聲“爸”或“媽”,成為生命中最沉重的嘆息。
參考資料
抖音賬號“慕七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