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太熱,留守老巢,周六一席北京場,歡迎你來。
本場共 7 位講者,并特邀蒲公英合唱團登臺放聲歌唱。
本場的其中一位講者是單讀的作者張賽,他的新書《在工廠夢不到工廠:如此工作二十年》即將出版,在讀到他的寫作之前,歡迎大家先聽聽他對自我生命史的講述。
以下是關鍵信息:
活動時間:7月19日(周六)
13:00-19:00
活動地點:北京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365劇場
演講順序和結束時間以現場為準
本場講者
01.
葉曉陽
布朗大學教育經濟學博士后
從“分數公平”走向“結果公平”,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如何讓讀書變得有用,是教育經濟學研究的最核心問題之一,其中包含諸多個體選擇和公共政策。過去二十年,我國的免費義務教育、大學擴招、撤點并校等政策的實施和評估,都有教育經濟學家的廣泛參與。
葉曉陽的學術之路始于對重大教育政策的因果效果的評估,但越做越虛無。想要通過一個嚴謹、科學的研究來推動教育政策的變革,有時候需要機緣巧合,有時候則是漫長而艱辛的道路。而等待其中的每一天,都有無數人在錯失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虛無之下,他決定下場行動。
「高考志愿填報」成為了一個改變的契機。2016年夏天,葉曉陽和團隊研究發現,因 信息缺失,高分低錄的現象普遍存在于農村考生中。為了改變這種不平等,他們設計了詳細的信息干預方式,最終幫助受干預的考生獲得了22.7分的加分效應,上了更好的學校和專業。
這件事給了葉曉陽極大的信心,他開始做更多類似的教育行動研究實踐。在復雜而宏大的教育問題里,他希望找到那道可以改變的縫隙,做一點小事,或許能改變一些人的教育命運。
02.
張賽
工人
工廠像一個巨大的磁鐵一次次把我吸了回去。
2003年,初中畢業的張賽來到泉州打工,進了一家衛生巾廠。站在高約兩米、長十幾米的機器前,就像面對一堵銅墻鐵壁。他學會了適應幾乎使人失聰的機器轟鳴和充塞車間的絨毛灰塵,也聽慣了領導的“撒你老母”。
他不喜歡和工友聊天,下了夜班后步行5公里到圖書館借書,每天睡醒摸到書都覺得安穩。但工廠里沒有文學愛好者,工友叫他書呆子,嘲弄他是大學生,他決定改掉下班看書的壞習慣,改為蹲廁所時偷偷看。
張賽待過好幾家衛生巾廠,也進過漂染廠,當過保安,送過快遞。2020年初,他在武漢送外賣,疫情中的經歷讓他重新拿起筆,寫同事、領導、客戶和家人,寫下了一整年的武漢日記。
2021年,摔壞腿后沒法再送外賣,張賽又回到了泉州的衛生巾廠。他開始寫工廠日記,工作時在手機上用關鍵詞記下想法,趁著上廁所趕快還原成句子,下班后再整理成日記,就這樣寫了三年。
工廠難熬,去年張賽又回到武漢送外賣。夏天桶裝水訂單越來越多,他又辭職了。從工廠跳到外賣,現在又想跳回工廠,如此打工二十年,他已經參透:反復橫跳才是生活的對策。
03.
趙宏
北京大學法學院公法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比構筑起恢弘的語詞體系,我們的工作更該是努力讓法律配得起普通人的信任。 ?
作為行政法研究者,趙宏經常就社會熱點事件發表法律評論,向普通人普及法律知識。
2018年,耽美作者“天一”因制作、販賣淫穢物品被判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趙宏寫下評論,認為即使是色情作品也依舊可能屬于藝術自由的保障領域,執法者不能以簡單粗暴的方式治理。2023年9月,《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草案)》公布征求意見,趙宏也多次撰文,提醒警惕公權力不受約束的擴張而對個人自由和權利的吞噬。
現代法網越織越密,“一不小心就違法”變得尋常,一旦留下被拘留的記錄,就不能考研、考公、評優,甚至影響三代。趙宏在過去幾年里一直呼吁治安管理處罰記錄消除制度,也經常收到很多當事人的郵件,述說自己被違法記錄改變的人生。他們或是曾經誤入了賭球App,或是因一時沖動與人打架,行政違法記錄就像刻在他們臉上的紅字,讓他們無處遁形。
今年6月27日,新修訂的《治安管理處罰法》明確規定:“違反治安管理的記錄應當予以封存,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或者公開”。這一進步無疑是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和眾多法律工作者、新聞媒體持續呼吁的成果。
04.
梁子
藝術家,chuan project發起人
它們證明曾經有過一種有力的、深藏的邏輯,深深地影響著人們思想變遷的軌跡。
2010年,梁子第一次一個人純粹地去旅行,前往位于波利尼西亞群島中心的薩摩亞。這是南太平洋地區文明發源地之一,薩摩亞的文化和陌生的生活方式深深地震撼了他。從收藏薩摩亞的傳統服裝Lava Lava(薩摩亞傳統裹裙)開始,再到毛利人的Kākahu(傳統斗篷),梁子意識到,服裝是一種跨越時空的語言。
如今梁子已游歷十余個國家,也關注到了更多物品,有戰爭時期的日常用品,也有文化運動的標志性物件:比如非洲大陸工業制造的第一個玩偶Deidei、代表“黑權禮”的寬齒梳、馬賽人普遍穿的輪胎鞋、穆斯林女性運動頭巾、阿富汗婦女編織的戰爭地毯......
▲ 滑動查看圖片
在特殊的時代、特殊地緣背景下,這些物品陪伴、影響了幾代人,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參與、推動了世界格局的扭轉,而它們無一例外地正在被遺忘。
在旅行中,梁子開始探訪那些邊緣的、日漸消亡的工藝、技藝、材料和設計,將它們作為商品打包,帶回人們身邊,并記錄下它們的故事、背景,為被忽視的物品正名,傳遞物品原本的意義。
05.
糜緒洋
撰稿人、譯者
文化雖然是一個間接的戰場,卻也會給人帶來直接的痛苦。
去年八月,糜緒洋輾轉去到戰火中的烏克蘭。他在那里停留了二十五天進行采訪和寫作。
此前,他學習了十多年俄語,曾在俄羅斯留學七年。戰爭開始后,作為俄語文學的愛好者和研究者,他陷入了對自己身份的困惑:我到底是誰?在俄羅斯生活了那么多年,學了那么久俄羅斯文學,這些經歷和知識對我的生活究竟有什么意義?
在烏克蘭文化界,與他有相同困惑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從小和俄羅斯人讀一樣的書,看一樣的電影,聽一樣的音樂;他們在學院研究俄羅斯文學,照看俄羅斯作家的故居遺產,書店里賣著俄羅斯作家的著作。如今,他們正面臨著一個殘酷的文學抉擇——當俄羅斯正在轟炸自己的家園,他們該如何處理曾經喜愛的俄語文學與曾經引以為豪的俄羅斯作家?只使用烏克蘭語、只售賣烏語書是去殖民化的需求,還是對多元文化的背離?
在烏克蘭,糜緒洋見到了他們身上的糾結、矛盾、撕裂。他游走在秉持不同觀點的社會兩極之間,試圖了解各方的想法與感受,記錄下他們在戰爭之中重新思考身份認同的過程。
06.
何其沃(二高)
舞者,二高表演創始人
我們應該有更多更自由的對生活本身的體驗,身體可以粗糙,但要幸福。
二高生長于廣東陽江,從小學舞。學中國舞時,他被要求跳得夠高,轉得夠穩,人要夠man;學現代舞時,臉要夠臭,編舞要個性自我,作品制作要高冷。他漸漸覺得,這些看似高級、精英的東西,不屬于自己,也少了些人的味道。
2007年,他成立「二高表演」,希望創作更粗糙、真誠、帶著生活痕跡的舞蹈。在代表作品《來來舞廳》中,他把廣東特有的艷俗、市井以及潮流文化的山寨精神,甚至那些被視為禁忌的情感,都帶進了舞蹈里。這其中有他個人的成長印記,也有更多迪斯科年代細碎的身體記憶。
▲ 夸張的服飾、土味的迪斯科燈光、略帶笨拙卻真誠的舞步,構成了獨特的二高美學
當舞蹈只是一個被觀賞的表演時,舞者本人就此隱身,那么舞蹈究竟為了誰?為了什么?想來想去,二高最想做的是通過舞蹈和人建立緊密的關系。于是,他開始把舞蹈帶到廣場、社區,帶到城中村去,和所有人一起跳舞。他始終相信,舞蹈不屬于專業人士,而屬于我們每一個人。它最動人的力量,來自人與人真實的觸碰。
07.
宋澤毅
攝影師、影像技術工程師
人類歷史的交錯遷變總是伴隨著湮滅與遺忘,我希望這些照片能變成一面折射歷史的鏡面。
2015年夏天,宋澤毅陪父母在東北自駕游時,偶遇了一處“日偽飛機包遺址”,這是侵華日軍留下的飛機庫。接下來的幾天里,他又見到了阿爾山火車站、南興安隧道碉堡、海拉爾要塞等遺跡。眼前廢舊冰冷的建筑拉近了遙遠塵封的歷史,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2017年,宋澤毅決定深入荒野,全面地尋訪和拍攝二戰期間侵華日軍在中國東北構筑的軍事工程遺址。此后的六年間,他走遍了17個要塞,拍下了堡壘、橋梁、倉庫、兵營、野戰醫院、軍官俱樂部等多種戰爭遺跡。
▲ 滑動查看圖片
作為三線建設移民的后代,最近幾年宋澤毅還拍攝了寧夏、甘肅、重慶、貴州、云南等地的多個三線工廠,它們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大多已經關停,唯余空寂的廠房建筑無言地訴說著往昔。
宋澤毅執著于記錄這些歷史所留下的“人類痕跡”,因為它們的背后,是曾經鮮活的一個個生命。
特邀演出
蒲公英合唱團????
無論飄向何方,都能找到扎根的土壤。
蒲公英中學是北京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經政府批準的、專門為流動兒童開設的民辦公益性初中學校。這里的孩子們有的在北京出生,有的自小隨父母在北京生活和求學,又在初中階段因升學挑戰面臨著是否離開北京的選擇。
幾年間,一些孩子在蒲公英合唱團相聚、成長,留下快樂,面對離別與淚水,也發出屬于他們自己的歌聲。(了解合唱團的更多故事,請看)
本場我們將邀請蒲公英合唱團來到現場表演,希望帶來來自城市另一個角落的聲音。他們是“流動兒童”標簽下一個個具體鮮活的人,是這個城市的一分子,更值得擁有世界上的一席之地。
參加現場指引
1.請至「一席App」首頁查看;
2.或進入一席公眾號的菜單,點擊「用戶服務-最新現場」;
識別以下二維碼:
活動當天換票時,可在一席App「我的-訂單」或一席公眾號「用戶服務-我的門票」查看入場券。
注意事項
按活動當日排隊先后順序,分區兌票入場,如需座位相鄰請同時兌換;
中場休息40分鐘,可在附近休息用餐;
活動當天上午,一席公眾號發布講者出場順序;
請不要攜帶食物及有色飲料入場,如有攜帶需寄存在場外;
現場兌票時間
7月19日 12:00-13:00;
劇場地址
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4層365劇場
北京市昌平區太平莊中一街與立水橋北路交匯處東南側
* 劇場無對外停車位,臨近華聯可自行停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