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這樣:
購物車里那件心儀已久的大衣,翻來覆去比較價格,猶豫再三還是點了刪除;
而給閨蜜挑生日禮物時,看到那款她提過的大牌精華,卻毫不猶豫地下了單。
我們總是這樣:
自己用著平價護膚品,卻給閨蜜買大牌;
自己吃著路邊攤,卻請朋友去高檔餐廳。
表面上看,這是大方慷慨。
可深究下去,這更像一種無聲的自我犧牲——將自己舍不得享受的好,拱手讓給別人。
為什么不要送自己舍不得買的東西給別人?
1你在悄悄將自己“降級”
想象一下:你總是把家里最舒服的沙發(fā)讓給客人,自己蜷在角落的小板凳上。久而久之,不僅你自己習慣了那個小板凳,連客人們也會潛意識地認為:那個角落才是屬于你的位置。
2你埋下了失衡的期待
你精心挑選、咬牙買下昂貴的禮物,內心是否隱隱期待對方也能如此待你?當現(xiàn)實與期待錯位——那份心意并未換來同等重視的回應——失落與委屈便悄然滋生,如同精心點燃的燭火被冷風吹熄。
3委屈終將化為無聲的怨
如同一個自己餓著肚子,卻把僅有的面包掰給別人的人。起初你或許甘之如飴,但久而久之,委屈會如藤蔓纏繞,終有一天,心底會發(fā)出無聲的詰問:為什么沒人看見我的饑餓?
如何打破這種“自我犧牲式付出”的循環(huán)?
其實,“不對別人送自己舍不得的東西”,不是教你自私,而是教你一種清醒的相處方式:先學會把自己放在和別人平等的位置上。
1先顧好自己,再談付出
就像飛機上的安全提示:“請先為自己戴好氧氣面罩,再幫助身邊的人。” 連自己的需求都沒滿足,所謂的 “付出” 不過是在消耗能量。你不必等到把所有人都照顧好,才想起給自己留一塊蛋糕 —— 那塊蛋糕,本就該有你的一份。
2學會對 “勉強” 說不
朋友約你去超出預算的旅行,不想去就直說 “這個月手頭緊,下次再約呀”;同事讓你幫忙加班完成他的工作,不情愿就坦言 “我今晚有安排,實在幫不了”。
真正的關系,從來不是靠 “委屈自己” 維系的。你的 “不好意思拒絕”,反而會讓對方習慣你的妥協(xié),最后連你自己都忘了 “拒絕” 是一種權利。
3偶爾也給 “自己” 一份禮物
一直想買的那條裙子,別再等 “打折”“發(fā)工資”“有特殊日子” 了,喜歡就買;收藏了很久的那家餐廳,別總說 “等有朋友一起去”,一個人也能去吃頓好的。
這些 “對自己的大方”,不是揮霍,而是在告訴自己:“我值得被認真對待。” 當你打心底里認可自己的價值,別人才會不敢輕視你。
很喜歡一句話:“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不是說不能對別人好,而是這份 “好”,不該建立在 “委屈自己” 的基礎上。你不必做那個永遠把最好的讓出去的人,也不必用 “自我犧牲” 來證明自己的善良。
畢竟,連你都舍不得給自己的東西,別人又怎么會真的珍惜呢?
先對自己大方一點吧,這才是一切關系里,最該有的清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