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還有不少人記得十幾年前設計院的瘋狂。
建筑設計的起飛到墜落也不過是近20年的事,08年隨著四萬億的大水漫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迎來繁榮,到處蓋房子到處賣地。
雖然在2000年后設計行業已經有了走向市場的趨勢,但當時總體工程量有限。
但四萬億的到來讓情況完全不一樣了,設計院尤其是建筑設計院迎來了野蠻生長的時期。
08年之前設計院都是上午畫畫圖下午打打牌,活不多錢也少,那時候很多設計院都是住建系統的事業單位,甲方都得提著東西說好話讓設計師趕緊給畫圖,那時候地位很高收入不高。
08年以后活多了,下午都沒時間打牌了,慢慢搞活都干不完,頭腦靈活的領導開始搞績效工資了,多勞多得。
有錢不賺?必須搞,設計師為了多掙錢開始多干活,10年左右很多四線市院的設計師就已經月入過萬了,不足二百人的地級市設計院產值已經突破七八千萬了,那時候的房價也不過三四千塊。
也正是在10年左右,很多賺錢的設計院開始謀求改制,當然改制不是一蹴而就,上報審批還要協調內部矛盾,順利的兩三年改制成功,不順利的十幾年過去了也只是改了個名字還沒有完全改制成功。
錢掙得多了加班就免不了了,10年過后加班就成了設計院的常態,當然回報也很豐厚,在15年去庫存之前很多資深設計師一年總收入能達到二三十萬。
而優秀的設計院也在12,13年產值達到了巔峰突破億元,邁向更高的臺階。
時間來到2015年,受到14年房價波動的影響房市迎來新常態,整個行業開啟去庫存,設計也第一次感受到市場的影響15,16年產值不增反降,老設計師的收入影響不大。14,15年的新人慘一點,有點活也不會給新人干,只能搞點邊角料工程,年底產值那叫一個慘。
不過新常態去庫存持續時間不長,16年底庫存去的差不多了,房子不足了,房價又開始攀升了。
去庫存過后設計院的上升期還在持續。
那時候設計師的工資真的不錯,每年發獎金的時候都在討論如何避稅,想著辦法少繳稅,當然是合理避稅不是逃稅。
發錢的時候很高興,可是加班的時候卻高興不起來,這時候的甲方已經和原來不一樣了,甲方對圖紙三審四校,折騰的設計師生不如死,看在錢的份上也能忍一忍。
再后來口罩來了,說來也怪,雖然生活受到了一點點的影響但是房地產依然堅挺,雖然設計收入些許下降但月入過萬還是很普遍的,只是誰也沒想到這已經是強弩之末,最后的瘋狂了。
摘下口罩形式急轉直下,不知道是人們口袋里沒錢了還是消費更謹慎了或者是房價已經達到了頂點,反正火熱的樓市冷了下來。
地也不好賣了,原來加價幾百輪的土拍也不再有了,就連政府托底的城投集團都開始暴雷了,難真的難了。
活少錢難收,設計師迎來的是降薪欠薪,預支一千兩千的往下砍,一直砍到底薪再砍到最低工資標準。
設計院的錢呢,又不是不賺錢怎么會欠薪呢?蓋樓了,分紅了,有錢也不會給員工。
不過有好消息,22年的獎金終于補發到位了,或許設計院又要復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