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會讓中國超越,但要以非常友善的方式競爭。"當地時間7月15日,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能源峰會上拋出這“8個字”,瞬間引爆國際輿論。這位以"交易藝術"著稱的美國總統,罕見地在對華政策上展現出罕見的"溫和姿態",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戰略算計?
從“關稅大棒”到“友善競爭”:特朗普的180度轉彎
就在幾個月前,特朗普還在高調宣稱"中國正在AI領域追趕美國,但我們遙遙領先"。如今他卻突然改口,強調“要以非常友善的方式與中國競爭”。這種戲劇性轉變絕非偶然——數據顯示,美國對華關稅政策已讓本國企業苦不堪言:特朗普政府曾兩次推遲關稅談判(4月2日→7月9日),甚至對原定8月12日到期的“90天關稅暫停期”松口,財長貝森特公開表示"可能延長"。更諷刺的是,此前叫囂"芯片戰"的美國商務部,如今批準AMD恢復對華出口MI308芯片,英偉達H20芯片解禁更是早有先例。
特朗普(資料圖)
這種政策搖擺暴露了美國的深層困境。正如《紐約時報》犀利指出:"當美國官員高喊‘脫鉤’時,賓夕法尼亞州的天然氣卻因管道不足運不出去;當特朗普吹噓‘領先中國’時,谷歌已悄悄投資280億美元升級數據中心。"數據不會說謊:谷歌追加30億美元改造水電站供電,黑石集團豪擲250億美元建數據中心,這些"砸錢"行為恰恰證明美國在AI競賽中急需中國市場的支撐。
“友善競爭”背后的三重算計
特朗普的表態絕非真心示好,而是精明的政治計算。首先,美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被動。世界報業辛迪加的報告顯示,中國AI崛起速度已讓美國"力不從心"——當美國企業還在為芯片禁令沾沾自喜時,中國已實現民用領域的全面替代。黃仁勛在鏈博會上的發言更具深意:"無論有無美國芯片,中國AI產業都將前進。"這句話徹底撕下了美國“技術封鎖”的底牌。
其次,經濟利益才是特朗普的真正考量。數據顯示,賓夕法尼亞州900億美元能源投資中,僅谷歌一家就貢獻了280億。更關鍵的是,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承認:"必須開發煤炭、天然氣和核能來保障AI電力供應。"而中國恰恰是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場——這種"你中有我"的格局,讓特朗普不得不收起關稅大棒。正如路透社分析:"允許英偉達賣芯片給中國,本質上是用技術換市場的權宜之計。"
芯片(資料圖)
最后,國際博弈的壓力迫使美國改弦更張。特朗普提到"聽到有人說美國在追趕中國"時的激烈反應,暴露了其深層焦慮。世界報業辛迪加的對比研究顯示:在AI專利數量上,中國2023年新增4.8萬件,美國僅3.2萬件;在應用場景方面,中國智慧城市覆蓋率已達78%,而美國僅為45%。這種差距讓美國意識到,繼續強硬只會加速自身邊緣化。
中美博弈進入“新常態”
特朗普的“8個字”表態,標志著中美關系進入新階段。表面看,這是美國對華政策的軟化,實則是戰略焦慮的體現。美國財長貝森特關于"延長關稅暫停期"的表態,印證了《金融時報》的判斷:"華盛頓已接受‘持久戰’現實。"更值得關注的是,中方對此早有準備——副總理在鏈博會強調"分工協作、開放包容",這既是對美國的警告,也是對全球企業的承諾。
芯片(資料圖)
未來中美競爭將呈現三大特征:
1.科技領域"分而治之":美國繼續壟斷高端芯片,中國在應用層發力(如華為5G的海外布局);
2.能源合作"各取所需":美國賣技術換市場,中國買設備保發展(參考谷歌投資水電站案例);
3.國際規則"博弈升級":從WTO到氣候談判,雙方將圍繞標準制定展開更激烈爭奪。
結語:變局中的中國定力
特朗普的“友善競爭”說辭,本質仍是"美國優先"的延續。但歷史早已證明:靠打壓對手維持霸權終將失敗。正如中國外交部多次重申的:"中方愿在平等互利基礎上開展合作,但絕不接受任何脅迫。"當美國還在為"是否解禁芯片"糾結時,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5G網絡;當特朗普計算關稅得失時,中國新能源車出口量已占全球60%。這場世紀博弈的終局,或許正如黃仁勛所言:"市場從不會同情弱者,只會獎勵強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