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七下八上”)是我國華北、東北地區降水最為集中的防汛關鍵期。今年自7月16日起,我國正式進入這一階段。據預測,7月16日至8月15日期間,全國降雨將呈現“南北多、中間少”的分布格局,且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將偏多。
然而,與嚴峻的防汛形勢形成對比的是,7-8月同時也是旅游需求的高峰期。對學生群體而言,這是暑假時間,擁有充裕的假期安排旅行;對上班族來說,不少人也選擇在此期間休年假或調休出游。海濱城市、山區等風景宜人的戶外目的地成為熱門選擇。
極端天氣多發期與旅游旺季重疊,顯著增加了戶外活動的安全風險。例如,7月12日傍晚,浙江杭州九溪景區就突遭短時強降雨襲擊,導致溪水暴漲、游步道瞬間被淹,數十名游客被困山林深處。最終,經過消防、公安等多支救援力量持續6小時的緊張營救,被困游客才全部安全脫險(無人受傷)。這一事件為汛期戶外旅游安全敲響了警鐘。
救援現場,圖源杭州消防
為防范此類風險,公眾需高度警惕:應避免參與涉水活動,遭遇強降水時須迅速遠離河道區域,并盡量前往未經開發的“野景點”。同時需注意,汛期天氣多變,預警信息稍縱即逝,稍有延誤便可能錯過關鍵避險時機。因此,除持續關注災害預警外,保持通訊暢通也至關重要——這對喜愛深入偏遠自然區域的戶外愛好者而言,尤為重要。當極端天氣來襲,常規的移動通信網絡(4G/5G)往往是最先癱瘓的設施之一。山洪、滑坡可能摧毀基站,雷電干擾信號,或者在本身就人煙稀少、信號覆蓋薄弱的“野景點”,一旦遇險,求救信息無法及時發出,會極大地延誤救援時機,將游客置于更危險的境地。
因此,對于進入偏遠或存在潛在風險區域(尤其是汛期)的戶外愛好者、旅游團隊,乃至景區管理人員而言,除了常規手機,還應配備更可靠的應急通信手段。在這類場景中,不依賴地面基站、可直接通過衛星傳輸信息的設備尤為關鍵。同時,這類設備的語音傳輸清晰度也不容忽視,清晰的語音溝通能確保信息準確傳遞,為應急響應爭取寶貴時間。
如今,業內領先的低碼率聲碼器芯片,專門為復雜環境設計,或許能為戶外愛好者的安全再添一份保障。這種芯片個頭小巧,只有6×6毫米大小,差不多指甲蓋那么大,方便裝在各種便攜設備里。更重要的是,它特別適合在信號微弱的偏遠地區工作,哪怕是窄帶衛星通信環境,也能穩定傳輸語音。
比如在汛期的山區,風雨可能干擾信號,普通設備很難順暢通訊,但這種芯片不怕。它能在很低的信號速率下工作,哪怕信道容量有限,也能一次傳輸遞長達31秒的語音信息。使用搭載這種芯片的北斗短報文手持機,戶外愛好者在深山中就能和外界“說上話”。而且它反應很快,從說話到信號傳輸完成只要200毫秒,語音也清晰可辨,不會因為信號差就變得模糊不清。
不同北斗卡等級下的傳輸能力
更貼心的是,它很“耐造”。汛期戶外可能遇到驟雨、高溫,甚至早晚溫差極大的情況,而這種芯片能在零下40℃到零上105℃的環境里正常工作,不怕風吹雨打。同時它耗電很少,設備裝上它,續航時間更長,不用擔心關鍵時刻沒電。無論是游客之間互相聯系,還是和遠方的救援平臺、家人報平安,都能靠它保持暢通。
汛期與暑假的重疊,是自然饋贈與安全挑戰的交織。山間的溪流可能轉瞬成洪流,晴空也可能驟降暴雨,這些不確定的風險,考驗著每一位出行者的防范意識。杭州九溪的救援雖圓滿落幕,但更應讓我們明白:假期的美好,永遠建立在安全的基石上。
所幸,低碼率聲碼器芯片正用科技的力量,為這份安全加碼。它以指甲蓋大小的身軀,抗住嚴寒酷暑;以低耗高效的性能,在窄帶衛星環境中傳遞清晰語音。無論是山間跋涉的旅人,還是守護景區的工作者,有它在,便多了一份與外界穩穩相連的底氣。
這個汛期,別讓意外打斷旅途的期待。讓這份藏在細節里的科技守護,陪你安心奔赴每一場山水之約——畢竟,最美的風景,都該有平安相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