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報道,近日美國對歐盟、越南等發起貿易動作,隨后美國財長貝森特公開表態,直言中國有美國所需之物。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局勢?7月1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布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公開信,宣稱自8月1日起,對歐盟輸美商品全面征收30%關稅。特朗普此舉意在迫使歐盟在貿易規則、市場準入等方面對美讓步,以減少美國貿易逆差,同時穩固美國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主導地位。
美國財政部長(資料圖)
歐盟迅速作出強硬回應。歐盟委員會內部緊急磋商后,決定聯合印尼、日本、加拿大等國組建“反美關稅聯盟”。據彭博社報道,該聯盟已簽訂協定,計劃在未來半年內逐步降低彼此間關稅,幅度達15%-25%。這一舉措旨在構建一個龐大的、相對獨立于美國的貿易圈,削弱美國關稅大棒的威懾力,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
此聯盟的成立讓特朗普對歐盟加征關稅的計劃嚴重受挫。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表示,若關稅實施,歐洲汽車出口美國成本將大幅增加,車企將被迫減產或轉移產能,但隨著反美關稅聯盟的形成,車企可將部分出口目標轉向聯盟內其他國家,降低損失。這表明歐盟等國不再對美國關稅威脅坐以待斃,特朗普通過關稅施壓獲取貿易優勢的策略在歐盟這里遭遇強勁阻力。
特朗普曾在記者會上高調宣稱美越達成“歷史性協議”:美國對越南征收20%關稅,越南則對美商品零關稅。這一消息傳出后,在國際輿論場引發廣泛關注,不少人質疑越南為何愿意接受如此不平等協議。
事實很快證明這是一場鬧劇。越南政府發言人隨后明確表示,越南從未同意所謂的“零關稅”方案,雙方談判仍在進行,許多關鍵問題遠未達成一致。面對越南的否認,特朗普不得不再次公開改口,稱“談判細節還在完善”。
這一事件嚴重損害了特朗普在國際外交舞臺上的信用。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特朗普在貿易談判中的隨意表態和出爾反爾,使其他國家對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可靠性產生深深懷疑,未來美國推動貿易談判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這也反映出特朗普在貿易政策上的激進與魯莽,不僅未能實現預期目標,還讓美國在國際上陷入被動。
特朗普(資料圖)
隨著美國對多國加征關稅,美國國內市場壓力急劇上升。美國全國制造商協會發布報告顯示,若中美關稅在8月12日暫停期結束后恢復,美國制造業企業原材料成本將平均上漲20%-30%。例如,美國電子設備制造商因從中國進口的零部件關稅增加,生產成本大幅提高,部分企業已計劃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出美國。
大量美國企業主表示,關稅增加使產品價格競爭力下降,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蠶食。美國零售商聯合會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下降8%,其中因關稅導致成本上升是重要原因。面對市場壓力,美國企業紛紛呼吁政府改善與中國的貿易關系,降低關稅,以緩解成本壓力,恢復市場競爭力。這也促使美國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對華貿易政策,尋求與中國談判的機會。
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美國超過90%的稀土金屬依賴中國進口。稀土廣泛應用于美國軍工、高科技產業,如F35戰機、愛國者導彈等關鍵軍工產品,以及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等高科技產品的生產都離不開稀土。
美國國防部6月發布的《戰略原材料報告》警告,若稀土供應受阻,美國軍工企業生產將面臨停滯風險,F35戰機等先進武器裝備的生產進度將嚴重滯后。美國高科技產業也將受到重創,蘋果、谷歌等科技巨頭表示,稀土供應短缺將影響其產品研發和生產,導致創新能力下降,市場份額流失。美國在稀土領域對中國的高度依賴,使其在貿易談判中不得不考慮中國的立場,這也是美財長喊話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貿易談判背景下,美國政策出現微妙調整。近日,美國批準芯片制造商英偉達向中國銷售H20芯片。此前,美國對中國實施芯片出口禁令,試圖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此次批準英偉達供貨,被視為美國在談判中的一個讓步舉措。
這一變化背后,是美國芯片企業對龐大中國市場的強烈需求。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是美國芯片最大的海外市場,2024年美國芯片企業對華出口額達350億美元。英偉達等企業面臨巨大業績壓力,若不能進入中國市場,企業營收將大幅下滑。這一松動表明美國在貿易博弈中,不得不權衡自身企業利益與對華遏制政策之間的關系,也為中美談判增添了新的變量。
特朗普(資料圖)
中美在日內瓦談判中達成協議,雙方將關稅都下降,美國對中國的關稅由145%降到30%,且該關稅狀態維持90天,到8月12日截止。隨著截止日期臨近,美國國內市場緊張情緒蔓延。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中美90天的關稅暫停期可以延長,中美現在的談判形勢非常好。這一表態旨在安撫美國國內投資者,穩定市場信心。
但關稅暫停期最終是否延長,取決于中美后續談判進展。中國在談判中始終堅持維護自身合理權益,要求美國取消不合理關稅,營造公平、公正、非歧視的貿易環境。美國則希望中國在稀土出口、市場準入等方面作出更多讓步。雙方能否在關鍵問題上達成共識,將決定關稅暫停期走向以及中美貿易關系未來發展方向。
從當前局勢看,美國在貿易戰中已顯露出疲態,無論是對歐盟、越南等的貿易行動受挫,還是國內市場壓力、產業依賴困境,都迫使美國尋求與中國緩和關系。但中國在談判中掌握著一定主動權,如稀土資源優勢、龐大市場規模等。未來,中美關系走向何方,關鍵在于雙方能否在談判中找到利益平衡點,實現互利共贏。若美國繼續采取強硬、不合理的談判策略,中美貿易關系仍可能陷入僵局,給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