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時報援引日本《產經新聞》一篇題為《日本為何被特朗普無視》的報道,揭開了當前美日關稅談判的僵局——石破茂政府多次要求美方撤回高關稅,卻始終沒等到明確回應。
前不久,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公開了一封致日本等14國的關稅通知信,明確8月1日起對日本輸美商品加征25%關稅。這不是新動作,早在4月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后,日本就成為首批啟動談判的國家之一。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從4月底到6月底,7次飛往華盛頓協商,可談來談去,雙方在汽車、大米等關鍵產業的訴求始終對不上。
石破茂(資料圖)
石破茂急了。他在千葉縣街頭拉票時直截了當:"關稅談判是場賭上國家利益的戰斗,怎么能忍受被對方看扁?"哪怕日本是美國最大投資國、為美國創造了最多工作崗位,這些數據他說了一遍又一遍,特朗普那邊只回了一句"若日本提高關稅,美國就在25%基礎上再加25%"。更諷刺的是,7月12日《華盛頓郵報》還刊文說,這封信"粉碎了日本對美日'特殊關系'的幻想"。
特朗普的強硬不是沒來由。他搞關稅有自己的套路,用無規律的操作讓對手摸不清套路,逼對方讓步。特朗普的顧慮藏在美國經濟結構里。作為全球最大美元發行國,美國靠貿易逆差吸引海外資金維持經濟穩定;但同時又是最大債務國,國內消費遠超生產,得靠海外投資和貸款填窟窿。高關稅看著能減少逆差、用關稅收入支撐減稅,可副作用也明顯——進口商品漲價會推高通脹。
不過現實里,日本給美國留了緩沖。日本等主要對美出口國不僅沒漲價,反而降了價,25%的關稅大頭都是日本企業自己扛著。這也是特朗普敢硬氣的底氣之一——至少目前金融市場沒鬧起來,7月初他簽的大規模減稅法案也沒引發動蕩,他覺得時機到了。
石破茂(資料圖)
石破茂不是沒想過反擊。日本政府算過賬,日本持有美國經常賬戶赤字30%以上的資金,相當于給美國市場裝了個"穩定器"。可問題是,現在日本自己也有麻煩。7月20日參議院選舉臨近,石破茂領導的執政黨聯盟可能丟席位,甚至他自己都可能下臺。國內政治壓力下,他能硬氣多久?
《產經新聞》的分析很直接:日本得換個思路。與其跟美國硬剛,不如把"日本是美國市場穩定關鍵"這張牌打出來。特朗普要的是市場穩定,日本要的是公平貿易,兩邊其實有共同利益。石破茂要是能把這個邏輯講清楚,說不定能在談判里爭回點主動權。
現在離8月1日沒剩幾天,日本的處境有點尷尬。既不想被美國"特殊對待",又不敢真鬧得太僵。石破茂那句"堂堂正正保護應受保護的事物",說到底是在找平衡:既要維護國家尊嚴,又得保住經濟命脈。
這場關稅博弈遠沒到收場的時候。對日本來說,真正的挑戰不是怎么跟特朗普"斗狠",而是如何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讓美國明白:沒有日本的支持,美國市場的穩定可能比想象中更脆弱。
石破茂(資料圖)
不過,現實遠比口號復雜。美國的經濟影響力仍在,日本的自主化道路也充滿挑戰。這場關稅之爭或許只是個開始,未來美日之間還會有更多類似的摩擦。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日本不會再像過去那樣,無條件接受美國的所有要求。正如石破茂在演講中所說:“就算是盟友,該維護的利益也必須維護。”這句話,或許會成為未來美日關系的新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