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名將,黃蓋這名字可太熟了。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這歇后語連小孩都會背。可赤壁那把大火燒完,黃蓋好像人間蒸發了?嗯,其實吧,老將軍的故事,比戲文里慘多了……
一、赤壁的火,是黃蓋拿命點的
赤壁之戰那會兒,黃蓋都多大歲數了?少說得六十好幾了吧。但老將軍是真猛啊,正史里寫得分明:火攻的主意是他提的,詐降曹操的戲是他演的,最后劃著小船往曹營沖、親手點火的還是他。
結果呢?《吳書》里寫得血糊淋漓:"蓋為流矢所中,時寒墮水。"寒冬臘月,中箭掉進江里,要不是水性好,當場就沒了。被撈上來的時候,士兵都認不出他是誰——渾身是血,凍得半死。 演義里周瑜打他那頓鞭子,純屬虛構!正史上黃蓋的傷,全是曹操送的……
二、孫權為啥不重用他?老將的尷尬
赤壁打完,黃蓋可是頭號功臣吧?可孫權轉頭就把他調去當縣長了。石城、春谷、尋陽……全是山越鬧賊的窮鄉僻壤。 為啥這么安排? 一來,老爺子傷得太重。寒冬墜江,鐵打的身子也扛不住,再上戰場是沒戲了。 二來,孫權這人吧……嗯,挺現實的。老爹孫堅留下的老班底——程普、韓當、黃蓋這幫人,忠誠是沒話說,但孫權更愛用周瑜、魯肅這些"自己人"。
再加上江東本地豪族勢力盤根錯節,老頭們站隊太早,反倒不如新人好拿捏。 最憋屈的是,黃蓋早年就是治理郡縣的一把好手啊!平山越、安民心、修水利,樣樣拿手。可功勞再大,孫權也就拍拍他肩膀:"老將軍,基層更需要您!"
三、武陵太守的最后歲月
后來呢?黃蓋被派到武陵郡當太守。這地方在哪兒?湖南常德一帶,當時是蠻族叛亂的重災區。《三國志》里記了一筆:當地官吏欺壓百姓,黃蓋一到任,直接砍了兩個帶頭作惡的官。 百姓嚇得跪地求饒,他卻說:"我就是來殺賊的,你們怕什么?"轉頭減免賦稅、整頓治安,沒幾年就把武陵治得服服帖帖。
可這么能干的人,為啥史書里就寥寥幾筆? 等等,剛才說啥來著……哦對,孫權的心思。老頭越是兢兢業業,越顯得孫權"冷落功臣"不厚道。朝廷那幫筆桿子,當然不敢多寫。
四、英雄末路,病死小縣城
最后的黃蓋在哪?長沙郡益陽縣——一個地圖上幾乎找不到的小地方,縣長。 從火燒赤壁的滔天巨浪,到益陽縣衙的油燈枯卷,老將軍就這么無聲無息地干到病死任上。你說憋屈不憋屈?可《三國志》里只淡淡一句:"卒官。"
有意思的是,他葬回了荊州老家零陵。當年跟著孫堅北上討董的熱血青年,兜兜轉轉一輩子,終究是葉落歸根。 為啥孫權連場風光大葬都不給?唉……誰知道呢。大概亂世中的君臣,情分薄得像張紙吧。
寫到這兒,突然想起個細節。赤壁之戰前,黃蓋給曹操寫過詐降信,里面說:"蓋受孫氏厚恩,常為將帥,見遇不滿。" "見遇不滿"——待遇不夠好。這話聽著像借口,可細想……或許真是他的心里話? 然后呢?沒了。歷史啊,總愛把英雄的嘆息,埋在灰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