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近,很多人才第一次聽說“種子油”這個詞。它正在成為國內外食用油消費領域爭議的熱點。
所謂種子油,是由網絡紅人、健康“磚家”創造出來的概念,其實就是常見的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等,長久以來是人們廣泛食用的主流植物油。
對種子油的懷疑和攻擊在社交網絡流傳多年,一些自詡健康專業人士熱衷將各種健康問題(從炎癥到肥胖癥流行)都歸咎于種子油。近來反種子油的聲浪忽然升溫,是因為美國政客的推波助瀾。
新上任的美國衛生部長肯尼迪公開宣稱反對種子油,他還以反疫苗觀點而廣為人知。肯尼迪聲稱,美國人正在不知不覺中被植物油“毒害”,并呼吁重新使用牛油等動物油。在肯尼迪及其支持的“讓美國再次健康”(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簡稱MAHA)社會運動的壓力下,美國一些食品制造商及餐飲企業開始避免用種子油。
據媒體報道,美國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正考慮從其食品配料中移除菜籽油。此前,星巴克首席執行官曾在6月與肯尼迪會面,承諾菜單將與特朗普政府的健康優先事項相匹配。目前,星巴克的部分產品如培根、雞蛋三明治等都含有菜籽油。然而星巴克尚未公布具體的菜籽油移除時間表。
本周四美國百事可樂公司宣布,旗下薯片等產品正在擴大牛油果油和橄欖油的用量,以取代目前使用的菜籽油或大豆油。
關于種子油的種種說法,激怒了營養學家們。他們表示,數十年的研究證實了食用種子油對健康有益,是黃油(牛油)等動物油的最佳替代品。人們對種子油的生產方法、人體如何消化種子油存在誤解,而且種子油在加工食品中普遍存在,因此種子油被妖魔化。
具體而言,對種子油的攻擊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高含量的ω-6脂肪酸和浸出加工方式。
ω-6脂肪酸以亞油酸為代表,是人體必需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但人體自身無法合成、必須通過食物攝取。
種子油批評者認為,這些油中含有大量的ω-6脂肪酸,會促進炎癥反應。然而,目前還沒有人體研究顯示這種情況屬實。事實上,在多項研究中,與攝入較多黃油或豬油的人相比,攝入這些植物油的人炎癥反應較輕,"壞 "膽固醇也較低。
2021年一項涵蓋超過50萬美國人的研究發現,那些將飽和脂肪替換為菜籽油、玉米油和橄欖油等油脂的人,罹患心臟病和早逝的風險較低。[1]
2025年權威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刊登的一項研究進一步論證了上述發現,指出食用更多植物油(例如橄欖油、大豆油和菜籽油)的人壽命更長,同時心臟病和癌癥的發病率較低。與此同時,食用更多黃油的人則面臨更高的早逝風險[2]。鑒于日益增長的有關證據,美國心臟協會(AHA)繼續推薦將種子油作為心臟健康飲食的一部分。
近期,國際專業組織美國油脂化學家協會(AOCS)以60篇科學文獻為依據,發布了關于種子油的若干科學事實,指出人體臨床試驗并未證明種子油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會促進炎癥。[3]
批評者還攻擊種子油在加工過程中需使用化學溶劑,即浸出法制油。這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食用油認知誤區·,是“食用浸出油不安全”經典謠言的卷土重來。
事實上,浸出制油工藝的先進性和安全性毋庸置疑。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如今超過90%的植物油是采用浸出法制取。目前我國浸出法制油已占整個制油能力的80%以上。
浸出法取油工藝采用食品級專用溶劑,在后續的精煉過程被脫除,不會出現在最終上架的產品中,因此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風險。由于價格實惠、保質期長、風味中性和高煙點,精煉種子油已成為家庭和商業廚房的必備品。
種子是大自然給予人類最有營養的禮物之一,富含有益健康的膳食脂肪。不必害怕種子油,真正有害的是大量被傳播并被成千上萬人接受的錯誤訊息。
在流量時代,危言聳聽的謠言往往更能博眼球,拉流量,進而變現牟利。食用油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偽科學”謠言不時出現,屢辟不止,被抹黑的種子油便是新例。對此,食用油業界及學界應予以警惕,加強科普宣傳與實證研究,讓真相跑在前面。
參考文獻:
[1]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6-021-01961-2
[2]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article-abstract/2831265
[3]https://www.aocs.org/blog/aocs-fact-sheet-on-seed-oils-understanding-the-scienc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