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路透社報道,特朗普致信馬科斯,宣布對菲產品關稅提至20%,馬科斯決定本月飛赴華盛頓當面交涉。
信紙不過兩頁,卻把馬尼拉的氣氛壓到冰點。20%的數字比四月流出的17%又高三個百分點,折算下來,菲律賓輸美貨物每五美元就要被華盛頓拿走一塊,去年49億美元逆差對應的出口利潤將被一口氣削掉近四分之一。白宮把稅率寫成“基準”,卻把條件寫成“最后通牒”:若菲方敢以牙還牙,美方就繼續加稅,沒有商量余地。
馬科斯(資料圖)
馬科斯政府原打算用南海的激進姿態換來經濟甜頭,兩年里新增四處開放基地、引入中程導彈、聯合巡航頻率提高到每月兩次,結果換來的不是減稅清單而是一紙加稅通知。馬尼拉街頭有人算過賬:電子、成衣、香蕉三大出口支柱一旦被20%稅率鎖喉,意味著全國八成集裝箱貨輪的收入要縮水,比索隨時可能跌破59換一美元的心理關口。
華盛頓的算盤聲隔著太平洋都能聽見——把越南的46%關稅壓到20%,再拿菲律賓做陪襯,既給河內遞了“合作范本”,又順手警告整個東盟:不簽美方協議,稅率就繼續往上爬。菲律賓駐美大使羅慕爾德茲還在放話“談判有望”,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豁免名單里根本沒有馬尼拉的名字。
馬科斯(資料圖)
就在馬科斯準備啟程的同一天,中國外長王毅在吉隆坡宣布愿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北京話音剛落,菲媒評論區就被一句話刷屏:“鄰居遞來橄欖枝,盟友卻揮起大棒。” 數據不會說謊:去年中國仍是菲律賓最大貿易伙伴,雙邊額突破400億美元,榴蓮、鎳礦、電子產品賣往北方的速度遠高于駛向美西的航線。
專機起飛前,總統府悄悄把議程從“爭取取消關稅”改成“探討緩解措施”,一詞之差,道盡籌碼流失的窘迫。機艙里塞著三套方案:增購美國大豆、半導體廠追加投資、開放更多服務業股權,可特朗普的信早已挑明——“20%遠未到位”,潛臺詞是要菲方把制造業整條搬去美國,否則沒得談。
馬科斯(資料圖)
馬科斯此刻的處境像極了之前的巴西總統:同樣收到關稅恐嚇,同樣面對國內通脹與家族政治反撲。唯一不同的是,巴西用三個月時間轉向中國簽下本幣結算大單,而馬尼拉仍把賭注壓在華盛頓。馬尼拉港口的貨柜堆場已經開始積壓,出口商擔心下月新規生效后訂單瞬間蒸發,工會放話若裁員就上街。總統專機還沒落地,國內的火藥味已經蓋過了華盛頓的咖啡香。
夜幕下的馬尼拉灣燈火稀疏,海關大樓外掛著“America is our friend”的舊橫幅,被海風吹得獵獵作響。橫幅下面,一群卸貨的工人刷著手機,屏幕上是“菲律賓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越南”的熱搜。飛機穿過云層那一刻,馬科斯也許在想:兩年前把美國當靠山,如今山轉身就成了壓頂的風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