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聯賽打到第4場,楊瀚森又遇到了新課題。
回想之前三場夏聯,小楊在攻防兩端沒少受到針對,特別是上場球與鵜鶘的比賽,小楊在場的每個回合,幾乎都要和鵜鶘雙塔奎因+米西輪番的對抗。
但來到今天的比賽,開場后的狀況卻讓楊瀚森有些發蒙。火箭的這套夏聯陣容雖然有名義上的中鋒,可球隊卻完全沒有固定的內線攻擊策略,2米03的奧索博看似與楊瀚森對位,可他在首節初段卻移動的相當靈活,而由于對手頻繁制造錯位,小楊也無法一直盯著中鋒不放,必須在防守的輪換中不斷對上不同類型的球員。
在進攻中,火箭隊的快速換防同樣讓楊瀚森很不適應。盡管憑借絕對的身高優勢,小楊能輕易的接到球面對比自己矮很多的球員,可一旦他運球做動作,一旦球沒辦法舉起來,只能在下三路運控,火箭隊的夾擊就會迅速圍上來。
在這種沒有焦點,速度極快的比賽場景中,楊瀚森迅速暴露了軟肋。防守端,他多次退防不到位,被對手輕松攻筐得手。在進攻端,他在對手的快速夾防下,也連續出現了兩次失誤。
結果比賽只打了2分多鐘,火箭隊已經掀起12-2的攻擊波,打的開拓者是毫無還手之力。
但夏聯打到現在,楊瀚森身上有一種素質卻格外寶貴。那就是他在短時間里復盤總結、強力糾錯的本領。
盡管首節初段,小楊被對手的快節奏帶的很難受。可是在進攻中,他卻沒有忘了自己的看家本領。通過兩次高位策應,他還是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找回一些專屬的比賽節奏。首節末段,小楊再度登場后,也尋覓到了內線強攻的機遇,雖然他的低位強打沒能直接轉化成得分,但通過走上罰球線淡定的兩罰全中,他還是打破了個人得分荒。
情況在次節進一步好轉。本節初段,小楊就在禁區內接球,隨后他一個瀟灑的低位晃肩動作完全依靠尺寸優勢輕松將球勾進籃筐。本節后段,楊瀚森愈發適應了火箭的三板斧,并開始更加精準的發現火箭防守陣型中的軟肋。期間,小楊先是故意吸引夾擊,隨后及時傳給外線的佩杜拉,由后者投進三分球。接著,他又兩次和樂福打出配合,一次手遞手的傳球,一次內傳內的分球,展示了自己傳球手法的豐富性。
不僅是進攻,在防守端,楊瀚森本節初段和末段也各送出了一次大帽,顯著打擊了對手攻筐的信心。
靠著這波強力糾錯,小楊硬是將開場后攻防效率的負值重新拉回了正數,在比分上,開拓者也沒怎么費力就重新建立起了優勢。
半場總結,可以看到,小楊在首節失誤了3次后,次節是完全沒有再犯錯的,而他一個人就送出5次助攻,反觀火箭全隊卻只有7次助攻入賬。
進入下半場,小楊依然能聰明來到內線吃餅完成上籃;在防守端,他也有新的封蓋入賬。但由于火箭把速度重新拉了起來,也導致小楊的犯規和失誤累加的很快。
楊瀚森也許已經意識到,在進入NBA后,未來這種更加機動、快速的小陣容才是自己需要頻繁去應對的。在此前的采訪中,談到NBA和CBA的不同,小楊也著重提及了這種速度感上的強烈反差。
之前的比賽,對手總有內線想要憑自己的力量和小楊叫板,這種單對單的挑戰,其實并非小楊的最擔心的。可今天,火箭的陣容看似沒人刻意針對小楊,可這種持續的換防和錯位反倒讓他更加不適應。
三節后段,楊瀚森打出了個人本場,甚至是整個夏聯最精彩的一個進攻回合,他先是夢幻轉身擺脫第一個防守人,然后瀟灑的歐洲步準備完成上籃,可這一球,卻被補防過來的火箭球員狠狠封蓋。顯然,對于對手的彈跳,他多少是低估了……
最終全場球打下來,楊瀚森依然拿到了8分8籃板5助攻3蓋帽的全面數據,籃板還創造了個人夏聯的新高。但相比于這份還算體面的正向數據,他的4次犯規和4次失誤,才是更需要去警醒和反思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