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被美國訓得灰頭土臉,卡尼這回是真急了,轉頭就要拿中國出氣。
可這邊剛宣布制裁,那邊中國就和澳大利亞握手言和,5年的貿易僵局瞬間解凍。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這次加拿大真的算盤打錯了?
卡尼的如意算盤:75%關稅砸向中國,特朗普會買賬嗎?
事情要從一個月前說起。特朗普的稅單讓卡尼徹底慌了神。
原本以為能從美國那里討個好果子吃,誰知道35%的關稅照樣砸過來,甚至還威脅要"吞并加拿大"。
這種被盟友背刺的感覺,讓卡尼惱羞成怒,必須找個出氣筒。
于是乎,中國就成了那個倒霉蛋。7月16日,卡尼站在漢密爾頓鋼鐵廠里,宣布了一個讓人咂舌的決定。
對中國鋼鐵征收75%的關稅!這個數字是怎么來的?25%的基礎關稅,再加上50%的超額關稅,簡直是層層加碼。
卡尼的如意算盤打得啪啪響:既能保護本土鋼鐵產業,又能向美國表忠心,這不是一箭雙雕嗎?
鋼鐵廠的工人們還以為終于有人為他們撐腰了,殊不知這只是總理的一廂情愿。
可現實總是殘酷的。特朗普根本不買賬,報復性關稅該來還是來了。
這不就是典型的"舔狗"心理嗎?以為對別人狠一點,主子就會高看一眼。
結果主子連個正眼都不給,反而變本加厲地欺負你。
加拿大91%的鋼鐵出口都要依賴美國市場,這種命脈被人掐住的感覺,真是有苦說不出。
更諷刺的是,美國在這次關稅措施中竟然獲得了完全豁免。
也就是說,美國經手的中國鋼鐵產品不用交稅,超過配額也不用加稅。
這種明顯的雙重標準,把加拿大的真實動機暴露得一覽無余。
中國的神反擊:同一天握手澳大利亞,這時機絕了
就在卡尼以為得計的那一刻,中國的反擊來了。
時間節點把握得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精準。卡尼剛宣布制裁,中澳恢復油菜籽貿易的消息就傳來了。
這是巧合嗎?當然不是。這叫"早有準備,胸有成竹"。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的訪華之行,看似是普通的外交活動,實際上是中國早就布好的一步棋。
5年的貿易僵局說化就化了,這背后的外交智慧讓人佩服。
要知道,加拿大一直是中國最主要的油菜籽提供國,占比超過6成。
這可不是什么小數目,而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命脈。
中國今年3月就對加拿大農產品加征了100%的關稅,現在又找到了澳大利亞這個替代方案。
這招"移花接木"用得太絕了。加拿大費盡心機想要討好美國,結果自己最重要的市場說沒就沒。
1333億加元的雙邊貿易額,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數字。
中國的這一手,簡直是"四兩撥千斤",毫不費力就讓加拿大付出了代價。
更讓人叫絕的是,這個時機選擇得太精準了。
卡尼還在漢密爾頓鋼鐵廠里慷慨激昂地宣布制裁,中國這邊就和澳大利亞握手言和了。
這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策略,體現了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主動選擇能力。
不是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底氣,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靈活調配貿易伙伴。
中國駐加大使王鏑早就警告過:如果加方取消歧視性關稅,中方反制措施也可以調整。
現在看來,這話說得多么有分量。
加拿大的三重暴擊:輿論、產業、外交全線崩盤
這下好了,加拿大算是里外不是人了。
《環球郵報》的打臉來得特別及時。這家加拿大主流媒體剛剛發文疾呼,必須擺脫美國束縛,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系。
結果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之,對中國下狠手。
媒體說要"向東看",政府卻"朝東開火",這種政策分裂讓人啼笑皆非。
文章痛陳利害,稱華盛頓已視加拿大為附庸而非盟友,并列出冰冷數據。
全球95%消費者在美國之外,但加拿大75%的對外出口卻綁在日益不可靠的美國身上。
這種戰略失誤,媒體看得比政府還清楚。
產業界的反應也是分化明顯。鋼鐵協會歡呼"這是早該做的事",下游企業卻苦不堪言。
熱軋板卷單噸成本上漲150美元,這是要企業的命啊!
汽車、家電等下游行業成本激增,平均漲幅達到15-20%。
這種產業反噬,讓加拿大經濟雪上加霜。
更要命的是,國際形象也受到了嚴重損害。
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宣布將與加拿大強化合作,被外媒解讀為"反美聯盟"苗頭。
連鄰國都開始和加拿大"抱團取暖"了,這說明什么?
說明美國的盟友們也看出來了,這個老大哥靠不住。
中國還向WTO起訴加拿大違反非歧視原則,多邊貿易體系再遭重創。
這種全線崩盤的局面,讓加拿大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輿論分裂、產業受損、外交孤立,這就是卡尼一意孤行的代價。
有意思的是,當加拿大鋼鐵協會在那里歡呼的時候,《環球郵報》的警告猶在耳邊。
對華盲從美國,只會讓加拿大經濟受傷更深。
綏靖政策的老套路:為什么妥協永遠換不來尊重?
說到底,這就是典型的"墻頭草"心理在作怪。
歷史告訴我們,綏靖政策從來沒有好下場。
當年張伯倫對希特勒的妥協,換來的是什么?是更大的野心和更猛烈的戰火。
現在的加拿大,不就是在重蹈覆轍嗎?依附心理的根源在于加拿大長期的路徑依賴:安全靠美國,經濟靠資源。
這種思維模式太僵化了,完全沒有考慮到時代的變化。
現在的世界是多極化的,不是美國一家獨大的時代了。
中國展現出的戰略定力,值得所有國家學習。
不急不躁,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才是大國風范。
反觀加拿大,被美國訓了就去欺負中國,這種惡性循環何時是個頭?
小國的生存智慧在于左右逢源,而不是投機取巧。
真正的平衡是戰略層面的,不是戰術層面的。
新加坡為什么能在大國博弈中游刃有余?因為人家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瑞士為什么能保持中立?因為人家有獨立的判斷。
加拿大呢?被美國牽著鼻子走,還以為自己很聰明。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
當貿易保護主義的巨浪拍來,一艘始終盯著西方落日余暉卻忽視東方曙光的船,終將在漩渦中迷失航向。這話說得多么形象,又多么深刻。
加拿大如果再不醒悟,恐怕連最后的機會都要失去了。
貿易談判中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也得不到尊重,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結語
在這場博弈中,加拿大輸得不冤,缺的不是實力,而是獨立思考的勇氣。
往后的世界里,那些指望犧牲別人來討好霸權的國家,注定走不遠。
面對強權,小國到底該怎么辦?你覺得加拿大還有機會翻盤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