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圍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治需求,安慶大觀區積極整合法律服務資源,區司法局聯合區委社會工作部、區人社局、區法院、區總工會等,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搭建起立體式法治“保護傘”,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
能動司法,服務民生“有熱度”
新業態用工領域當前最突出的就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律保障問題。針對該領域勞動者維權難問題,區委社會工作部、區法律援助中心聯合開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窗口,組建了13人的資深律師團隊,開通綠色服務通道,簡化審批流程,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爭議案件落實優先受理、優先審批、優先指派的“三優”政策。
2024年7月,因某物流公司改造升級等原因,51名快遞員與該物流公司發生勞動糾紛,經過協商后大部分員工選擇離職或者聽從公司安排去外地站點繼續工作,其中19名快遞員因各種原因不愿離開安慶。為了維護自己合法權益,19名快遞員向安慶市大觀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經過審核,大觀區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了該起勞動爭議案件,并安排了律師進行法律維權,經過勞動仲裁和一審,共為19名快遞員爭取46.28萬元的補償金,目前所有補償金均已履行完畢。
今年以來,大觀區共受理此類法律援助案件56件,現場接待法律咨詢193人次。通過“12348”法律服務熱線、安徽法律服務網、皖事通APP和法律援助值班電話,累計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群眾和中小微企業提供線上法律咨詢服務355人次。
定分止爭,制定多元解紛機制
江某系配送平臺旗下的全職送餐配送員,2024年3月14日晚上,配送平臺指派給江某一件外賣訂單,江某在送餐途中被客戶家門口的石頭絆倒摔傷在地,后撥打了120求救電話被送往安慶市海軍醫院進行治療,醫院診斷其為股骨頸骨折,并進行了右側股骨頸骨折右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江某出院后一直在家休息,因單位沒有購買工傷保險也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故在安慶市工傷認定窗口申報工傷無果,雙方因為賠償也未能協商一致。無奈之下,江某丈夫到大觀區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工作人員與之交談后,分析本案作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確認勞動關系爭議,申請人作為依托互聯網平臺就業的勞動者,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當場安排律師進行援助。經過大觀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裁決確認江某與單位于2023年6月19日開始存續勞動關系,依據該法律文書,江某可以在安慶市工傷認定窗口申報工傷。
據了解,全市范圍內大觀區司法局率先在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根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系特點,推動建立“法律援助+調解”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區司法局、區人社局聯合在工地上設立“六尺巷”農民工維權驛站,創立“調裁分流”工作模式,實現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爭議案件咨詢、申請、調解、仲裁、訴訟“五位一體”無縫銜接。
強化陣地,深化法治宣傳實效
“公司以各種理由拖欠送件補貼該怎么辦?”“送件途中出現交通事故如何處理?”活動中,面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普遍關心的勞動合同簽訂、工傷賠償、勞務派遣等熱點問題,律師一一給予了細致講解。法律援助志愿者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解讀了法律援助政策的具體內容,包括援助對象、援助范圍、援助程序等,幫助他們了解如何申請法律援助。這一場景出現在大觀區法律援助中心舉辦的普法宣傳活動中。
目前,在區委社會工作部、區法律援助中心、區人社局、區法院、區總工會、各鄉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區)聯絡點等法律援助工作站,均可咨詢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相關問題,構建起“縱向區鄉村三級貫通、橫向多行業有效覆蓋”的法律援助服務網絡。
截至目前,大觀區深入開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動”,通過“線上+線下”推廣宣傳勞動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18場,派發宣傳資料1萬余份,引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平臺企業共建和諧勞動關系。根據案件集中在快遞、外賣、網約車等行業的現狀,緊盯這類勞動爭議隱患多發易發重點領域,集中開展勞資糾紛排查行動,督促企業規范用工,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李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