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人社部官網公布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最低工資標準情況(截至2025年7月1日)。 數據顯示,全國實行多檔位制,最多達四檔;從月最低工資標準看,上海以2740元的標準居全國首位,深圳2520元排全國第二廣東省第一;從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看,北京以26.4元的標準為全國最高。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最低工資標準情況
注:本表數據時間截至2025年7月1日
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所稱正常勞動,是指勞動者按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在法定工作時間或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從事的勞動。勞動者依法享受帶薪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生育(產)假、節育手術假等國家規定的假期間,以及法定工作時間內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視為提供了正常勞動。
記者梳理了深圳近15年的最低工資標準的變化:
數據來源:深圳市人社局歷年文件及公開報道整理,如不同來源數據存在差異,請以官方數據為準。
深圳最初實施最低工資標準是在1992年,是全國最早建立最低工資制度的城市之一,體現了特區在勞動保障領域的先行探索。
提高標準后,哪些人將受益?
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對于確保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收入、促進就業、穩定就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常凱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最低工資標準,代表的是政府在勞動力市場中的一道保護線,用于確保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的最低勞動報酬能滿足勞動者個人及家庭基本生活需求。
盡管最低工資在我國薪酬體系中主要發揮托底作用,但上調后的受益群體遠不止低收入勞動者,對其他勞動者的收入水平也會帶來積極影響。從實際情況看,部分企業最低檔工資根據最低工資標準變化而調整后,其他檔工資、員工加班費等也會相應有所提高。還有一些“低底薪+高提成”的勞動者,比如銷售員、中介人員、帶貨主播等,他們總收入可能不少,但月收入不穩定。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可以提高他們在業績低谷的待遇。此外,最低工資也是失業保險金、病假工資等其他一系列待遇的基準線、參照線。
常凱還指出,最低工資的適度提高將發揮帶動作用,帶來改善民生的綜合效應,讓勞動者受惠,也有助于促進消費。
采寫:南都記者陳榮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