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開門教育走深走實",7月17日下午,商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合夏季蜱蟲病防控重點,組織專業人員赴赤城街道何店社區開展"蜱蟲病"防治知識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疾控中心專業人員通過真實案例講解,重點介紹了蜱蟲病的發病癥狀、傳播途徑和科學防治方法,特別針對"如何判斷是否感染"、"被蜱蟲叮咬后如何正確處理"等群眾關切問題進行專業指導。
此次科普宣傳活動,不僅解決了老百姓對"蜱蟲病"的認識模糊、處置不當問題,也為轄區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蜱蟲病)防控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下一步,中心將持續開展系列健康宣傳活動,切實將"開門教育"成果轉為為民服務時效。
疾控中心特別提醒:隨著氣溫逐浙升高,蜱蟲活躍期到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SFTS)等蜱傳疾病進入高發季,掌握科學防治知識刻不容緩!
如何判斷被蜱蟲叮咬?
蜱蟲一般叮咬人皮膚較薄、不易被搔撓的部位,比如頸部、耳后或者腋窩、大腿內側等,附著吸血。
被蜱蟲叮咬后,人們可能會出現發燒、疲乏、肌肉酸痛等癥狀,與感冒很像。不同的是,皮膚會發疹子,叮咬部位可以看到水腫性丘疹或小結節,紅腫、水皰或淤斑,中央有蟲咬的痕跡。
科學防護:戶外出行"防蜱四步法"
1.穿衣法則:盡量穿長袖衣褲、長襪,減少皮膚裸露。盡可能穿淺色衣物,便于發現蜱蟲。
2.驅蟲噴霧:外出之前在裸露皮膚涂抹含避蚊胺(DEET)或氯菊酯的驅蟲劑或含避蚊胺的驅蚊花露水。
3.環境選擇:盡量避開植被茂密的草叢、灌木叢,選擇硬化步道行走,在草地休息時,應鋪設防潮墊,避免直接接觸地面。
4.歸家檢查:重點檢查腋窩、腹股溝、頭皮、頸部、腰部及腳踝下方等皮膚褶皺、薄弱部位有無蜱附著,防止通過衣物和寵物把蜱帶回家。
緊急處理:被叮咬后的"保命指南"
錯誤做法:生拉硬拽、拍打、火燒蜱蟲,這樣很容易將其頭部遺留在創口內,造成更為嚴重的感染。
正確做法:在叮咬部位的處理上,可以用酒精涂抹在蜱身上,將鑷子貼近皮膚,夾住其頭部,慢慢向上提起,取出后,再用碘伏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一旦出現發熱等疑似癥狀,應當及早就醫,并告知醫師相關暴露史。
商城縣是"蜱蟲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高發地區,每年3月至11月均有發病。一旦出現疑似癥狀或體征,一定要盡早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并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農村地區人群,可盡快前往轄區醫療機構檢查血常規,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信陽市定點救治醫院:信陽市中心醫院、信陽市人民醫院、信陽一五四醫院、信陽市傳染病醫院。
商城縣定點救治醫院:商城縣人民醫院。
商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蜱蟲病"咨詢電話:0376-788516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