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就任美國總統之后,特朗普的一系列舉措,不僅違背了過去美國政府幾十年來所奉行的核心立場,還妄圖逼迫全世界所有國家認下極高的對等關稅,但在中國的強硬反制出現效果之后,包括日本在內的一系列美國核心盟友也表達出了“絕不妥協”的立場,當特朗普顯得有些尷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宣布延長期限。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了美國的外交和內政上,特朗普從一開始的絕對強硬立場,到后來的迅速改口,仿佛將治國視作兒戲。
24小時內特朗普連續認慫兩次
眾所周知,特朗普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一直是非常鮮明,認為只要自己發力,這場戰爭就能在24小時內結束,但現實卻并非如此,反復碰壁之后最終被普京所“破防”,并一度在幾日前傳出消息,計劃向澤連斯基提供遠程打擊武器,并詢問烏軍是否有能力轟炸莫斯科,引發外界輿論的軒然大波。
然而,在7月16日,特朗普在美國白宮接受記者采訪時卻直接改口,表示澤連斯基“不應該將莫斯科視作是打擊目標”,美國也不會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直接推翻了先前的所有傳言,態度轉變之快令人汗顏。
無獨有偶,在美元問題上,由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拒絕降息,特朗普也不止一次表示,如果美聯儲不作出改變,他將解除鮑威爾的職務,相關的傳言在本周二達到了最高點,一些共和黨議員紛紛開始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討論此事,仿佛鮑威爾的“走人”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但在次日,特朗普卻又表示,他并不打算解雇鮑威爾,直接讓美國股市出現了震蕩,黃金價格進一步上升回調。短短24小時內,如此之快的連續兩次“認慫”,已經能夠說明特朗普在內政與外交上的巨大缺陷。
美國到底是怎么了?
實際上,美國政府如此迅速的反復搖擺,很大程度上還是要出自特朗普的商人思維,其外交上的最大特點就在于極限施壓與反復橫跳,將“政策”本身視作是談判的籌碼。例如在美聯儲降息問題上,特朗普或許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過解除鮑威爾的職務,因為這是絕對的違反憲法行為,而是將這件事作為威脅美聯儲的籌碼,所以就出現了“叫囂”與“認慫”的疊加態。
在烏克蘭問題上也是一樣,由于美國政府實在是無牌可打,承諾向烏克蘭所提供的軍事援助,也是直接從北約倉庫支出而非美國軍火庫,這導致特朗普在很多的情況下都“慷他人之慨”,所以在對俄發出威脅一事上,很難做出具體上的承諾,也就有了在打擊莫斯科一事上的“快速認慫”。
其實這兩件事都說明了,如今的美國綜合國力,恐怕已經難以支撐起特朗普如此高強度的“內耗”,對內無法推進改革,對外又不敢輕易動用武力來解決地緣核心問題,這背后具有包括軍工復合體在內的一系列大財團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又有特朗普身為商人的政策局限性,特朗普固然是“強人”,但美國船大“難調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