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稀土危機,美國絞盡腦汁,日前,又聯合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宣布共同簽署“關鍵礦產合作倡議”,抱團成立了一個印太稀土聯盟,準備自建產業鏈,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但與此同時,中國也做出了29年以來的一個重大決定,那么,此次四國的合作聲明究竟是“萬眾一心”還是“同床異夢”?我國又做出了什么重大決定?
戰略目標的表面共識與現實困境
美國、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在7月1日華盛頓召開的“四方安全對話”,宣布啟動關鍵礦產倡議,看似是為了“確保關鍵礦產供應鏈多元化”,其本質上還是對中國在稀土等關鍵資源上占據主導權的深層焦慮。美國的稀土儲備和產能都存在明顯缺口,國內的軍工企業面臨著難以維持運轉的風險。印度近年來汽車行業發展迅速,對稀土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至于日本和澳大利亞,在很多科技領域,也少不了稀土的身影,更何況,日本和澳大利亞又都是其在亞太和印太地區的重要代理人和戰略支點。
但問題在于中國掌握著全球80%以上的稀土精煉能力和磁性材料專利,任何國家都需要從中國進口稀土,這也恰恰是美國最大的心結。
此次四國匯聚一堂,被視為是為了集合美日澳印的優勢,組建從開采到提煉,再到供應的全鏈條合作,但問題在于四國各自的戰略訴求卻存在顯著差異。
美國的戰略目標一直是聯合其他國家,構建稀土產業鏈,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同時鞏固在印太的戰略布局,但美國的一系列關稅政策和防務審查卻正在引起很多國家的不滿。
日本雖然擁有一定稀土回收技術,但卻嚴重依賴中國設備。最近日本在美國的關稅施壓下,還調整了對美定位,因此,很多人認為,日本的參與合作,更多的是為了盡快在關稅談判上換取美國的讓步。
印度雖然也有稀土礦,但卻缺人缺技術,并且印度本身經濟發展就存在明顯“缺陷”,制造業能力嚴重不足,在經濟領域高度依賴中國,印度參與稀土合作,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
至于澳大利亞,雖然有萊納斯公司這座目前唯一一家除中國之外能夠做稀土分離的企業,近幾年還試圖嘗試新的技術突破,提高產能,但效果卻不明顯,礦產開發還是離不開中資參與。并且澳大利亞也同樣面臨著美國的關稅施壓,加上對中國市場的需要,為了確?!懊绹鴥炏取痹瓌t,美國牽頭對“奧庫斯”核潛艇協議進行審查,澳大利亞轉頭反而與中國簽署了價值80億澳元的鋰礦合作協議。
四國不僅戰略目標無法統一,在產業鏈重構上,也不得不面對技術、成本、時間等多方面挑戰,這都將是重構產業鏈所面臨的現實困境。
中國稀土戰略迎來全面升級
就在四國啟動關鍵礦產倡議的同一天,我國也做了一件大事,那便是《礦產資源法》大修正式生效,這也是時隔29年首次大修后實施,將稀土產業鏈,從勘查、審批、開采,再到運輸、出口,一整個全流程都納入了國家統一調度中,也就是說,過去這條產業鏈需要經過多個部門審批,不僅效率低,程序繁瑣,在管理上也比較費勁,但如今整個流程有了優先權和統一性。
同時,還首次創立了礦業權物權登記制度,徹底結束了“一證載兩權”的歷史,為日后關鍵礦產的開發提供了更切實的保護和保障機制。
并且近期,中國稀土集團進行了高層更換,新領導層平均年齡下降了8歲,這也被視為是稀土戰略轉型的重要一環。另外,今年中國還在包頭和贛州設立了國家稀土技術研究院,聚焦稀土分離、提純、高端應用等技術研發和創新,進一步靈活運用技術和資源雙重優勢。
在美國等四國還在嘗試組建稀土聯盟,卻因利益迥異難以建立統一體系的時候,中國通過制度創新、技術壁壘,以及全球布局,實現稀土戰略的全面升級,進一步鞏固了在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