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解放戰爭進入重要階段。國民黨軍放棄全面進攻后,把主力投向陜北和山東戰場,對延安和山東解放區進行重點進攻。南京方面調集部隊圍困延安,中央機關在陜北與敵周旋;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消滅張靈甫整編74師,打破山東攻勢。當西北、華東戰場牽制敵軍主力時,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于6月30日夜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第三縱隊司令員陳錫聯帶著部隊在皖西連續攻克六安、霍山等九個縣城。10月初,第三縱隊第七旅旅長趙蘭田帶著部隊轉戰大別山北麓。
此時第七旅剛打退一股敵軍,趙蘭田下令追擊。戰士們翻越泥濘山路二十多個小時,軍裝被汗水浸透,布鞋磨破嚴重,不少人腳底起泡流血。敵軍逃跑很快,眼看要消失在樹林里,趙蘭田只能暫停追擊,讓部隊原地休息。
月光被云層遮住,林子里光線很暗。戰士們靠著樹干喘氣時,前方百米處灌木叢突然響起金屬碰撞聲,那支消失的敵軍竟然折返回來!雙方士兵在黑暗里互相看著,短暫僵持后,敵軍搶先撤退,快速鉆進樹林。
停止前進!趙蘭田叫停追擊隊伍。他看到戰士們眼眶深陷,有人拄著步槍才能站穩。考慮到夜間樹林地形復雜,他命令部隊轉到三公里外的李家坳休整。村民舉著火把涌出村口,老人端出蒸紅薯,年輕人幫著抬傷員。村里很快架起行軍鍋,米香混合著傷員身上的血腥味飄散。幾個年輕戰士啃著紅薯就昏睡在草垛上,老兵默默替他們擦槍。
趙蘭田提著馬燈布置防御:三團控制北邊高地,二連守住東南河道,機槍組封鎖村口。他專門提醒參謀:“游動哨兩小時換一次路線,別讓敵軍摸清規律”。
半夜,趙蘭田在臨時指揮所睡不著。敵軍下落不明的隱患讓他起身出村,沒讓警衛員跟著。走到西邊山崗,一棵二十米高的古松立在坡頂。這位參加過長征的老兵眼睛一亮,搓搓手掌開始爬樹。樹皮裂縫刮破衣袖,他毫不在意,直到騎上粗壯樹枝舉目遠望——東北地平線上竟浮動著大片異常亮光,絕不是零星農戶的燈火。
他掏出望遠鏡細看:光點分散在十多里外山谷里,范圍比三個足球場還大,偶爾有人影晃動。“是軍營。要么設圈套誘敵,要么根本不知道我們就在附近”。趙蘭田滑下樹干跑回村,腰間水壺在奔跑中咚咚作響。
油燈搖晃的農舍里,三位團長圍著趙蘭田用木炭畫的光點分布圖。“火光沒遮掩,哨位稀疏,更像是疏忽”。三位參加過鄂豫皖蘇區反圍剿的老團長看法相同。趙蘭田把鉛筆按在敵軍位置:“打!但部隊太累,必須準備充分”。
命令馬上傳達:炊事班連夜蒸三天份的雜糧餅;通信兵檢查所有通訊設備;政工干部到各班講解戰術要點。戰士們被輕聲叫醒后沒人抱怨,沉默檢查槍栓撞針,刺刀在磨石上擦出點點火星。凌晨四點,參謀把標好攻擊路線的地圖交給趙蘭田時,東邊天空已泛灰白。
全旅輕裝急行,山間只聽見布鞋摩擦碎石的沙沙聲。到達敵軍營地外圍時,晨霧里可見帳篷亂糟糟排列,哨兵靠著樹干打瞌睡,戰馬拴在木樁上低頭吃草。趙蘭田用望遠鏡掃過營地,右手向前一揮——三團像尖刀直插營地中心,一團二團分撲左右兩側。
沖鋒號刺破寂靜!敵軍士兵光腳從帳篷驚逃,軍官提著皮帶嘶吼。機槍支架還沒架好就被手榴彈炸翻,彈藥箱在混亂中被踩裂。部分敵軍組織抵抗,但被分割成幾小塊。戰斗呈現壓倒性態勢,不到一小時,七百多敵軍被抓。戰士們清點出美式沖鋒槍二十七支、迫擊炮五門、子彈二百多箱。
槍聲漸弱,戰士們正清點繳獲的美式沖鋒槍和迫擊炮時,趙蘭田已登上土坡察看地形。遠處塵土飛揚,敵軍主力正沿公路撲來。他馬上召集參謀:“帶不走的重武器就地炸毀,輕裝備全部捆好馱運”。面對帶物資走不快還是丟裝備快撤的難題,趙蘭田指著地圖上鷹嘴崖的陡峭山隘:“三營卡住這個要道,再挑三十名老偵察兵組成游動隊,專打敵軍側后方”。
運輸隊把彈藥箱綁上騾背時,機槍連已在鷹嘴崖背面挖好工事。老兵們把繳獲的國軍鋼盔倒扣在戰壕邊作偽裝,新兵用刺刀削尖樹枝插在陣地前。趙蘭田專門檢查重機槍射擊角度,叮囑道:“每挺機槍配五箱子彈,沒信號旗不準開火”。
兩小時后,敵軍先頭車隊在崖底急停。三營長從望遠鏡里看到敵軍官跳下車揮刀催戰,立刻吹響竹哨。剎那間崖頂滾石圓木傾瀉而下,領頭卡車被砸得車頭凹陷。敵軍散兵線剛展開,埋伏東邊山坳的游動隊突然開火,子彈貼著石縫鉆進敵軍隊列,引發連串慘叫。
打到太陽偏西,敵軍調來山炮轟擊。三營機槍手被震落的碎石埋住半身,扒開土石爬回崗位繼續射擊。游動隊趁炮火間隙繞到河溝,用繳獲的美式爆破筒炸毀兩輛彈藥車。濃煙里敵軍陣腳大亂,竟朝自己人陣地開火。
槍炮暫歇的黃昏,游動隊長帶人摸進敵軍放棄的前沿指揮所。電臺旁倒著個左腿炸斷的國軍少校,懷里緊抱牛皮公文包。隊長扯開沾血的包布,里面掉出標著"絕密"的布防圖——清楚畫著三十里內所有碉堡位置和兵力部署。
趙蘭田連夜審問俘虜。少校參謀起初閉眼不說話,聽到窗外運輸隊搬運繳獲火炮的金屬碰撞聲,突然啞著嗓子說:"貴軍若放我回家贍養老母,愿意說出軍火庫暗哨位置。"經過地圖核對,七旅在青龍山西邊果然找到埋藏的十二門迫擊炮。
部隊撤到青龍山隘口時,鐵匠出身的戰士正帶人改造繳獲火炮。他們把美式炮架鋸短半尺,用馬鬃毛代替斷裂的擊發彈簧。趙蘭田試射校正,炮彈準確命中對面山腰的廢棄碉堡,炸起沖天塵土。
三天后敵軍再次進攻,卻在峽谷被交叉火力壓制。新布置的迫擊炮群進行梯次射擊,第一輪炮擊就打亂敵軍隊形。眼看前鋒連潰退,督戰隊接連槍斃三名逃兵也攔不住頹勢,敵軍最終撤出射程。
十一月寒風吹過青龍山隘口時,七旅已幫助地方建起民兵訓練營。二十門修好的火炮分布在新修的暗堡里,農民自衛隊員正練習裝填訓練彈。趙蘭田站在崖頂望向山坳:新建的兵工廠中,鐵匠鋪風箱呼哧作響,燒紅的美式彈殼被重鑄成土地雷外殼。
次月國民黨重兵進攻大別山北麓,卻在青龍山陣地前損失七百多人。被俘的敵團長看到戰壕里泛著藍光的重機槍,苦笑道:“這挺美式重機槍,原本是我們師部警衛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