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宗慶后去世后的一年,嫡長女宗馥莉,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將娃哈哈的業績拉平到了十年前。
這是什么概念呢?大概是在十年前,也就是2013年,娃哈哈的銷售規模曾達到歷史頂峰,達到782億元,2014年雖有下滑,但仍然有720.43億元。
而自2015年之后,飲料市場新玩家崛起,玩法大變,曾經躺著賺錢的娃哈哈業績遭受重創,營收直接從2014年的720億,下降到494億。
而自此之后,娃哈哈的營收規模一直穩定在500億左右。直到宗慶后去世,宗馥莉掌舵后,不到一年時間,就把失去的兩百多億賺了回來。
有人說,別看小宗宗馥莉是個女人,她可比老宗宗慶后要有手段;但也有人說,這增長的兩百多億,里面有多少是去年那一波情懷賺來的,如果真有手段,就得看她是不是有持續賺錢的能力。
然而,天算究竟是輸給了人算,萬萬沒想到,在宗慶后去世一年五個月后,宗氏家族竟然內訌了,突然冒出三個親生孩子,開始與宗慶后所謂的獨女宗馥莉,爭起了340億元巨額的遺產。
曾經「一妻一女一布鞋」的民族企業家驕傲,也在突然冒出三個孩子后,面紗被撕的盡碎……
在網友「見過塌房的,第一次見塌墳的」調侃聲中,宗慶后的妻妾一個接著一個冒出來、孩子也是排著隊爭起了遺產……
就連宗澤后這個曾經不怎么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弟弟,竟然意外地成了該起財產之爭中的一線爆料者,又是曬小道消息,又是曬族譜,又是吐槽自己的侄女宗馥莉六親不認、太自私。
那真叫一個,忙得不可開交。
當然了,在公眾們看不到的地方,梳理宗馥莉掌舵后,這一年娃哈哈的變化,這起豪門之爭,無數的暗線實際上早就在悄悄地上演了。
就好比,宗老爺子活著的時候,給公司取名這件事上,娃哈哈有幾個關鍵的主體名叫昌盛,宗老爺子走后,又被嫡長女改成了宏盛。
以前總以為,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繁榮昌盛,可萬萬沒想到,竟然是宗老兩個兒子的名字各取一字,而也理解了為何宗馥莉,在老爺子走后,立馬把名字改成了宏盛。
而類似的小細節,現在梳理起來可以說,真是大開眼界……
而除此之外,看上去的子女之爭,背后的長輩們,除了弟弟宗澤后,比如杜建英不會閑著、施幼珍不會閑著,還有公司的那些股東們都不會閑著。
當水被攪渾的時候,那必然還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小柴多少有些恍惚,像是在夢里看了一出精彩絕倫的宮斗+商戰劇……
什么長公主、被雪藏的皇子和公主,上位掌權的貴妃,以及一直默默無聞,突然活躍起來的王爺,那真叫一個精彩啊!
然而,在這一場內訌中,娃哈哈這座大廈,正在默默地承受著一場狂風暴雨的激烈對轟。
因為在大家都忙著吃瓜的另一面,娃哈哈銷售端,似乎正在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高壓,比如最近在媒體的報道中關于娃哈哈銷售驟降的話題也開始沖上熱搜——宗馥莉被起訴后,娃哈哈銷量驟降。
據藍鯨新聞報道,第三方數據平臺顯示,7月14日、15日,電商平臺娃哈哈日銷量近乎腰斬,從1萬-1.2萬區間下滑至5000-7500區間。
與此同時,關聯直播數從7月12日的317跌至7月15日的91,直播達人從此前的超200人跌至7月15日的75人。
雖然這些數據,很難全面的反映出娃哈哈整體的銷量是否真的有下滑,但該事件,對其的銷售壓力,必然是不小的。
尤其,電商渠道,也是對網絡輿情反應最為靈敏的渠道,這也不難排除,網絡上的輿情,似乎成為影響娃哈哈銷量的重要因素,不然,在這個飲料銷售的旺季,其電商平臺,包括直播間,為何會出現這么嚴重的下滑了。
我們也有目共睹,在遺產之爭事件發生后,在社交媒體上,娃哈哈的口碑,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危機,而如今時代的情緒化特點,也是決定一家企業,尤其是消費品牌銷量的關鍵因素。
從去年農夫山泉事件,以及娃哈哈的銷量暴漲,我們也不可否認,在飲料這種消費者選擇頗多的行業,消費者的決策,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
那么在網絡渠道之外呢?線下渠道究竟如何?在上述數據之外,最近也有不少娃哈哈經銷商站出來發聲,對未來的銷售紛紛表示擔憂。
比如有經銷商在社交媒體上發帖:「作為經銷商,我今年還干得下去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位經銷商也直言,娃哈哈家族糾紛事件對于產品銷售及市場信心都有影響,甚至他們還在擔心壓貨的風險。
而事實上,隨著宗馥莉掌舵娃哈哈后,持續對公司的變更與整合,經銷商的壓力,在這場家族之爭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而家族之爭事件發生后,不確定性又增加了。
據媒體報道,去年以來,隨著娃哈哈內部的調整,大量的娃哈哈經銷商面臨合同主體變更,也有大量的合作方被悄然替換;此外,部分經銷商的銷售任務,更是被強制提高,有些地區更是被提升了150%。
然而,在這場經銷商淘汰賽中,今年又有了新的插曲,不少代理商開始擔憂,事件發生后,是否能影響供貨的穩定性,以及對于銷售市場未來會顯現的局面,也是無法預估。
而資本市場的反應是異常靈敏的,在娃哈哈家族之爭事件發生后,競爭對手包括農夫山泉、華潤飲料等公司股票已連續上漲多日。
顯然,不管是經銷商,還是整個行業,甚至是資本,對于娃哈哈后續的發展的擔憂是體現在多方面的。
首先,從目前的輿論來看,在消費市場,實際上已經對娃哈哈的口碑造成了很難扭轉的影響,如果后續發生控制權變更,消費者對娃哈哈的認知,將會發生更加嚴重的轉變。
要知道,去年娃哈哈的200億增量,誰也不可否認,背后有著不少情懷的力量推動。
而娃哈哈的家族糾紛,與一般的家族糾紛還不同,即這次家族糾紛,之前都是被隱藏起來的,在過去宗慶后家族打造的人設是「一妻一女一布鞋,一年花費不過5萬」,但真實的宗慶后,卻是妻妾成群一堆娃。
這種被包裝出來的和現實的反差,不少人都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而去年,大家支持娃哈哈,是支持宗老的兩袖清風,而一年多時間,這一切都變了,至少這些因為情懷給娃哈哈買單的用戶,應該要流失了,至少這一波購買了消失了。
而消費者的這種心理的變化,必然影響經銷商的信心,而經銷商,一直以來都是飲料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旦根基動搖,后果難以想象。
其次,飲料市場如今競爭壓力非常大,市場變化也是非常快,如果娃哈哈這場家族糾紛不能快速解決,那么也意味著管理層、包括股東的注意力,都會被家族糾紛分散,影響產品的創新、渠道端的管理等,而這也必然導致銷售壓力的進一步增長。
當然,更重要的是,就算沒有這出家族糾紛的戲碼,宗馥莉掌舵后,娃哈哈的變革一直沒有停下來,經銷商網絡,還在整合的不穩定階段;
此外,在產品的創新方面,娃哈哈相對行業其他一些頭部品牌,略顯被動,新品數量也是青黃不接。
還有此前娃哈哈沖上熱搜的話題——「一邊裁員一邊找人代工,娃哈哈還是以前那個娃哈哈嗎?」,在持續的變革中,宗馥莉此前關停據說與杜建英資產關聯的18家分廠生產線,導致產能不足需找今麥郎代工,進一步加劇渠道混亂,引發一輪口碑危機。
而如果這出家族糾紛一直懸而不決,必然進一步打亂娃哈哈的腳步,那真可謂比慢更慢了。
而經銷商作為飲料行業的核心資產,在娃哈哈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必然會影響經銷商的信心和忠誠度。
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在這個關鍵的節點,尤其是夏季銷售旺季,誰也防不住競爭對手的挖墻角。
當然,這種挖墻腳不僅是對經銷商這種資源,還有渠道、市場,事實上,在競爭激烈的飲料市場,這種攻占市場的行為,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而歷史典故也告訴我們,最強的戰術,從來都是在自己不犯錯的情況下,等待對手出錯,一旦對手出錯,加強攻勢,事半功倍。
那么我們可以預見,在吃瓜群眾們還在吃宗慶后到底有幾個娃的瓜的時候,那些競爭對手,難道也只是在吃瓜嗎?
而顯然,娃哈哈的這場家族糾紛,很難在短時間停下來,這一來,讓競爭對手們有了更多的可以乘虛而入的機會與時間窗口。
其次,對娃哈哈來說,這又是一場極嚴重的內耗,是一場可能動搖根基的內耗。
那么現在對于爭權斗利的這幫宗氏子女來說,是分已經賺到的錢,還是盡快解決糾紛,成為決定娃哈哈未來的關鍵……
不過好在,杭州已經成了專班介入處理,相信這件事,很快會有一個結果……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伍號
編輯|譚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