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涉對華芯片供應立場逆轉!
7月16日,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美國芯片公司超微半導體(AMD)稱,在美國宣布將批準銷售后,該公司計劃重啟向中國出口其MI308芯片。此前,美國對英偉達一款芯片作出了類似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訪華期間透露,美國政府將解除H20芯片的對華出口禁令。這一轉變來得突然,背后實則是一場復雜的利益博弈。
一場偉大的勝利!美國自毀城墻
多年來,美國在芯片領域對中國可謂是“步步緊逼”。從特朗普時代首次運用出口管制手段禁止向中國中興通訊出口高科技產品,到將華為拉入禁運黑名單,再到拜登政府進一步收緊出口管制,試圖扼殺中國初現雛形的芯片自主生產能力,美國的制裁大棒揮舞得虎虎生風。其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在高科技領域遏制中國發展,保持自身的絕對優勢,將芯片作為地緣政治博弈的有力武器。
但美國低估了中國市場的力量以及中國發展芯片產業的決心。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擁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完整的產業鏈結構。以英偉達為例,在截至2025年1月26日的財年中,中國市場為其貢獻了170億美元收入,占公司總銷售額的13%,這是一個龐大且難以割舍的市場份額。當美國政府禁止英偉達向中國市場銷售H20芯片后,英偉達在財務上遭受了巨大損失。2026財年第一季度因H20的庫存積壓和采購承諾產生了45億美元的費用,還有25億美元的H20訂單無法交付。這就好比一個人,為了所謂的“戰略目的”,硬生生砍掉自己一條粗壯的“營收大腿”,疼得嗷嗷叫。
而另一邊,中國并沒有在制裁下停滯不前。面對美國的圍追堵截,中國加大了在芯片領域的研發投入,本土設備企業實現了規模化突破。中微公司5納米刻蝕機通過臺積電驗證,北方華創14納米薄膜沉積設備在中芯國際產線實現量產,2024年國產設備市場占有率已從2020年的16%躍升至28%。中國芯片產業就像一個頑強的攀登者,即使山路崎嶇,荊棘滿布,也一步一步朝著山頂邁進。美國的制裁非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中國芯片產業自主創新的“催化劑”,讓中國更加堅定地走自主研發之路。
英偉達真的給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芯片企業坐不住了。
今年4月,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是訪問北京期間,向客戶透露“向中國三家企業通報,正調整AI芯片設計,尋求在不觸犯美國出口管制的前提下,繼續向中國供應產品”的計劃。相關報道還說,新款芯片的樣品預計最快將在6月交付測試,該公司也同步研發其最新一代AI芯片Blackwell的“中國專屬版本”。
今年5月,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美國政府對英偉達的H20人工智能(AI)芯片實施出口限制約一個月后,據報英偉達計劃在未來兩個月內,為中國市場推出降級版的H20。
路透社5月9日引述三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英偉達已通知其主要中國客戶,包括云計算領域的巨頭公司,稱計劃在7月推出修改版H20芯片。
正如報道中說的那樣,就在前不久,英偉達才接到美國政府通知,未來將“無限期” 禁止向中國等特定國家出口H20芯片,這可是預估面臨55億美元的潛在損失。
一邊是政府禁令,一邊是市場誘惑,英偉達在左右為難之間,找到了一條突破口,也拉開了我國勝利的帷幕。
這一系列轉變,也反映出美國政府在芯片政策上的糾結與矛盾。一方面,政治上的遏制沖動難以平息;另一方面,經濟利益的現實考量又讓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對華芯片政策。美國政府或許意識到,單純的制裁無法阻擋中國科技前進的步伐,還會損害本國企業的利益,擾亂全球產業鏈穩定,最終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接下來大戲登場
雖然說美國、美國企業對華芯片立場出現了逆轉,但我們也不能被這短暫的“緩和”沖昏頭腦。美國芯片政策的反復無常是出了名的,今天允許出口,明天或許又會找新的借口制裁。中國芯片產業必須把發展的根基牢牢扎在自主創新上,加大研發投入,培養人才,完善產業鏈。只有自身強大了,才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芯片戰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這場美國芯片企業對華出口政策的轉變,是一場地緣政治、經濟利益與科技發展相互交織的復雜博弈。它提醒著我們,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合作與共贏才是正途,而中國,無論前路是風雨還是泥濘,都將走向春天,迎接更廣闊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