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高調宣布與印尼、越南達成“突破性貿易協議”時,東南亞國家真的笑到最后了嗎?數據顯示,美國正以"關稅大棒+強制采購"的組合拳,在中國家門口編織一張經濟控制網。這張網究竟有多大的殺傷力?東南亞國家又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15日宣布,美國已與印尼達成新貿易協議。根據協議,印尼輸美商品關稅將從32%降至19%,但必須購買150億美元美國能源產品、45億美元農產品及50架波音飛機。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特別強調"這是印尼的底線",而印尼總統普拉博沃也證實了這一數字。然而,就在7月7日,特朗普還曾威脅要對印尼商品征收32%關稅,這種前后矛盾的表態引發外界對協議真實性的質疑。
特朗普(資料圖)
更令人震驚的是美國與越南的“稅率游戲”。據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在正式宣布前,越南談判團隊一直認為商定的稅率是11%,但特朗普突然單方面將稅率提高到20%。這種“先談判后改價”的做法,讓越南陷入兩難境地——接受20%稅率意味著本土商品雖未被重點針對,但必須接受“轉口貿易”商品40%的高額關稅;拒絕則面臨8月1日生效的關稅威脅。截至目前,越南政府僅確認了領導人通話共識,對具體稅率仍保持沉默。
深入分析這些協議內容,美國“吸血式貿易”的本質暴露無遺。對印尼,特朗普不僅要求19%的關稅優惠,還強制綁定三項條件:能源采購150億美元、農產品采購45億美元、波音飛機50架。其中777型飛機因事故頻發備受爭議。更苛刻的是,協議禁止印尼商品"來自更高關稅國家"的轉運,這明顯針對中國商品借道印尼入美的可能性。
越南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雖然最終稅率可能定格在20%,但“轉口貿易”商品40%的關稅將嚴重打擊越南作為區域物流樞紐的地位。數據顯示,越南此前獲得的“優惠稅率”已從4月的46%降至2月的20%,如今可能維持在20%的水平。這種"逐步施壓"的策略,反映出美國在談判中的強勢地位。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的戰略意圖遠不止經濟利益。通過這兩份協議,美國試圖在東南亞構建“反華經濟圈”。協議中禁止轉運來自高關稅國家的商品,直接針對中國對美出口;強制采購美國能源和農產品,則意在削弱中國在東南亞的經濟影響力。彭博社評估,印尼與美達成協議后,中長期對美出口可能損失25%,GDP下降0.3%。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暴露了美國不惜代價遏制中國的決心。
然而,美國的“協議陷阱”正在遭遇挑戰。越南對突然提高稅率的做法極為不滿,政府至今未公布具體條款。印尼國內也出現分歧聲音——紡織業歡迎19%的低稅率,漁業從業者卻抱怨"生存紅線被突破"。更關鍵的是,特朗普政府反復無常的談判風格已讓東南亞國家心生警惕。從越南的"稅率反轉"到印尼的"強制采購",美國的誠信度正遭受嚴重質疑。
特朗普(資料圖)
對中國而言,美國的“東南亞撒網”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數據顯示,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在2025年上半年仍保持增長態勢。中國可通過深化區域經濟合作、加速“一帶一路”項目落地來對沖美國影響。特別是針對美國"轉運封鎖"條款,中國可幫助東南亞國家建立獨立于美國的物流體系,確保區域供應鏈穩定。
特朗普急于公布這些“喜訊”,恰恰暴露了美國的戰略焦慮。在中國家門口編織經濟控制網,看似來勢洶洶,實則漏洞百出。當東南亞國家開始計算真實代價時,美國的“協議陷阱”還能維持多久?這張撒向東南亞的網,最終可能成為困住美國自己的繩索。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博弈中,中國需要保持戰略定力。一方面要警惕美國的經濟脅迫,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東南亞國家的自主選擇空間。畢竟,在全球化時代,任何國家都不愿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美國的"網"或許撒得很快,但收網之時,收獲的可能只是短暫的虛幻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