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黃仁勛第三次訪華,走到哪兒都是焦點。在鏈博會上,他接受采訪時說的一段話,“任何貶低華為、低估中國制造能力的人,都是極其天真無知的。”
作為英偉達的CEO,能對競爭對手給出這么高的評價,確實挺少見的。
黃仁勛說這話可不是客套。他提到,英偉達做GPU已經30年了,華為才做了幾年,就能站到同一賽道上比拼,這本身就說明問題。
“我用一生投入去做的事,他們短短幾年就追得這么近,這說明了一切。” 這話里既有對自己團隊的肯定,更藏著對華為速度的佩服。
華為這些年的布局確實像黃仁勛說的那樣,是個“全能選手”。
芯片設計、系統工程、網絡技術這些硬骨頭都啃下來了,甚至連云服務都做得有聲有色。
而英偉達雖然在芯片、系統和軟件開發上是頂尖的,但不做云服務。華為能靠自己的完整生態打開市場,這種綜合實力確實讓人佩服。
黃仁勛還特別提到,華為在光子學領域也有突破。這東西聽起來冷門,卻是5G和數據中心的關鍵技術,能做到頂尖水平,背后得有多少研發投入?
難怪他說“我們一直在向包括華為在內的對手學習”,這種坦誠在大佬里可不常見。
當然,黃仁勛也沒忘了提英偉達的優勢。他說自家是少數能做到全棧創新的企業,從算法架構到芯片設計,從系統軟件到網絡技術,全鏈條都能保持頂尖。
這話倒不是吹牛,一般來說,軟件、硬件、芯片這些本事都分散在不同公司,能像英偉達這樣全捏在手里,確實少見。
比如,他們既能搞懂語言模型算法,又能做機器人技術,甚至連量子化學、5G射頻都懂,這種跨界整合能力,確實是獨一份。
但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他把華為和英偉達的差異說得明明白白:一個生態全,一個技術專。
華為能靠自己的云服務、網絡技術搭起完整的架子,英偉達則在芯片和軟件的深度上挖得夠深,各有千秋。
黃仁勛反復強調“別低估華為”,有人質疑黃仁勛在"捧殺"對手。
這幾年總有人說華為“不行”,但看看實際情況:5G技術、芯片設計、生態建設,哪樣不是在往前沖?就像黃仁勛說的,能在短短幾年里追上30年的積累,這種爆發力背后是實打實的技術實力。
說到底,科技行業的競爭從來不是“你死我活”。黃仁勛一邊夸華為,一邊講自家優勢,其實是想說明:真正的強者,既懂尊重對手,也明白自己的底氣在哪兒。
對我們來說,這種良性競爭最實在,不管是華為的全生態,還是英偉達的全棧創新,最終受益的都是消費者和整個科技產業。
所以下次再有人噴華為,不妨把黃仁勛的話甩給他聽聽:連行業頂尖大佬都佩服的對手,可不是隨便能小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