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我去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參觀,有很多人形機器人企業帶著產品到現場展示。只有特斯拉把擎天柱封裝在玻璃柜子里,特斯拉的銷售全力買車的同時,不忘詢問客戶對人形機器人的購買意向。按照此前的新聞,特斯拉今年是要實現擎天柱量產的,10來萬的售價,基本和宇樹那款會招手表演的機器人價格相當,個頭更大,聽起來動作復雜度更高,競爭力不小。
在展會現場,有媒體采訪機器人企業,在拍攝的時候,媒體和企業都刻意把背后負責遙控的工作人員遮擋起來,目的是給消費者建立人形機器人已經可以自主行動的假象。媒體擴大宣傳,鼓勵消費的調性沒有錯,但刻意這樣誤導消費者,確實值得商榷。
目前,電驅人形機器人的手臂極限力矩只有幾公斤,遠遠達不到人類手臂的負重能力。至于各個創業公司搞出來的靈巧手,看起來動作很炫酷,但受限于力矩,解決不了啥實際問題。即使是人形機器人的遙控功能,目前時間延遲也在秒級,也就是說,無論用手機還是遙控器,下達動作指令之后,人形機器人都需要1秒左右的時間才能做出動作,這樣的時間延遲,很難滿足多數場景的人機和機器-機器交互需要。至于老百姓在視頻里看到的流暢動作,那都是經過大量訓練之后的結果,目前的人形機器人距離視頻狀態,至少還需要幾年的迭代進化時間。
從能源角度看,目前人形機器人還在使用鋰電池,使用同類鋰電池的電動自行車都不能進入家庭充電,何以人形機器人可以進入建筑物內充電呢?目前汽車行業都在期待固態電池,人形機器人其實也在期待固態電池,因為只有解決了電池續航和安全問題,人形機器人才有實際使用價值。按照目前的續航能力,站立待機4個小時,腿腳運動續航2個小時,很難滿足實際使用需求,只能用于商業表演,通過商業表演積累消費需求,這個過程有幾年時間也剛剛好。
客觀地說,人形機器人作為家庭耐用消費品,需求很強,每個家庭以一輛車的價格購買一個人形機器人,這意味著我們將形成另一個10萬億級的消費品類。目前從事這個行業的企業得繼續熬,如果年內特斯拉的擎天柱進入家庭市場,能夠以智能人形機器人而不是遙控人形機器人形態出現,將非常驚艷。雖然我也期待中國人形機器人能夠率先實現這個市場里程碑,但目前看,宇樹做不到,其他人形機器人也做不到。
從供應鏈展會現場看,我們在人形機器人的機械系統供應鏈企業已經有一定基礎,人形機器人的核心算法算力供應鏈并不多見,小鵬展示出來的AI芯片基本照搬特斯拉,至于人形機器人的應用解決方案供應鏈,基本為零。我和一位現場工程師聊天,他們已經和多家車企洽談合作,各個車企都很感興趣,但這位工程師認為機械本體的技術成熟,至少還需要5年時間。相信這5年將有更多企業投身到人形機器人的AI芯片、專用動力電池、超級電容應用、應用解決方案等各個領域。5年的資本持續投入,換來一個10萬億級的消費市場,年輕人投入這個行業,恰逢其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