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百度搜索)
上市以來最慘中期業績,凈利潤跌幅超七成
“瓜子大王” 洽洽食品最近的日子不太好過。
據央廣網7月17日報道,這家以瓜子聞名的零食巨頭交出了一份刺眼的成績單 ——2025 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歸母凈利潤預計在 8000 萬至 9750 萬元之間,與去年同期的 3.37 億元相比,同比跌幅高達 71.05% 至 76.25%。
更令人揪心的是扣非凈利潤,同比降幅直接沖到 79.85% 至 85.86%,預計僅有 4000 萬至 5700 萬元。這是洽洽食品自 2011 年上市以來,中期凈利潤跌幅最大的一次,消息一出便在市場掀起不小的波瀾。
成本猛漲成 “頭號殺手”,業績頹勢持續蔓延
對于業績的斷崖式下滑,洽洽食品在公告中直言不諱:罪魁禍首是原料采購價格的飆升,這直接導致公司毛利率大幅縮水。
翻看過往財報會發現,“原料成本上漲” 早已是洽洽食品的 “老熟人”,多次出現在業績解釋中。
壓力從一季度就已顯現。今年一季度,洽洽食品收入同比下滑 13.76%,凈利潤更是暴跌 67.88%。到了二季度,情況不僅沒有好轉,凈利潤的跌幅還在進一步擴大,仿佛一場止不住的 “滑坡”。
成本壓力如影隨形,原料價格連漲帶 “霉”
洽洽食品在多個場合都毫不遮掩地傾訴著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
在 2025 年 4 月的投資者活動上,公司解釋一季度收入下降,一方面是春節錯期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去年一季度銷售收入基數較高。而凈利潤的下滑,主要是葵花籽和部分堅果原料采購價上漲,使得毛利率同比、環比雙降。
到了 5 月的投資者活動,新的麻煩又找上門。公司透露,內蒙古區域葵花籽收獲期遭遇連續陰雨,不僅讓葵花籽霉變率上升,還導致原料產量下降,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成本這座大山,壓得洽洽食品有些喘不過氣。
采購模式藏隱憂,直采比例待提升
洽洽食品的葵花籽原料采購有兩種模式:一部分是 “公司 + 訂單農業 + 種植戶”,另一部分則依賴代理商和合作社。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合作采購模式讓公司對原料的質量和成本把控能力變弱。就像手里握著一根不結實的線,想牽住原料這只風箏,總有些力不從心。
好在洽洽食品已經意識到問題,公開表示將優化采購模式,加大直采比例。希望通過更直接的采購方式,在源頭掌握更多主動權。
提價不是萬能藥,毛利率風光難再
面對成本壓力,洽洽食品不是沒動過腦筋,提價就是它祭出的一招。
翻開歷史,2018 年,旗下香瓜子等八個品類提價 6%—14.5%;2021 年,葵花子系列產品提價 8%—18%;2022 年,葵花子系列又整體提價約 3.8%。
可提價這張牌,效果越來越不明顯。2017—2023 年,洽洽食品的毛利率像坐過山車,從 29.89% 爬到 33.26% 的高點,又在 2023 年跌至 26.75%。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認為,當下消費市場環境中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較高,如果只是一味提價而缺乏質量提升、體驗優化等配套價值升級便會導致產品性價比優勢喪失。
渠道調整遇難題,直營增長難掩毛利下滑
在渠道布局上,洽洽食品也在求變。
作為從商超時代成長起來的老牌企業,經銷渠道一直是它的 “現金牛”。但 2024 年,公司開始加大直營渠道布局,這一年直營收入同比大增 38.29%,達到 14.62 億元,占比提升至 20.51%。
然而,直營渠道的增長背后,是毛利率的下滑。2024 年,直營渠道毛利率同比下降 4.32%,降至 25.01%,比傳統經銷渠道低了 4.74 個百分點。
尤其是電商這個重要的直營渠道,毛利率僅 19.39%,遠低于線下 30% 左右的水平。渠道調整這條路,走得并不順暢。
沉默的回應與待解的難題
當下的洽洽食品,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如何化解原料成本上漲的危機,如何在渠道調整中找到平衡,如何重新點燃業績增長的引擎,都是亟待破解的難題。
市場的目光,正緊緊盯著這家 “瓜子大王”,看它能否拿出魄力與智慧,走出困境,再創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