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報道
編輯:英智
【新智元導讀】OpenAI研究員Hyung Won Chung揭示AI如何成為超級杠桿。AI智能體結合人力與代碼杠桿,賦予小團隊創造巨額價值的能力,DeepSearch等技術讓10人公司媲美巨頭!
o1核心貢獻者、OpenAI研究員Hyung Won Chung離職后,首次發聲:AI正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杠桿。
Hyung Won Chung是o1、o1-preview和Deep Research的研究者,對AI的推理能力和智能體非常感興趣。
他認為AI可能在推理和創意生成方面超越人類。
AI可以全天候工作,提出新的科學理論或解決方案,成為一個不知疲倦的「研究引擎」。
這會極大地推動科學進步,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
他還提到了「奇點」——技術發展到某個臨界點,AI可能徹底改變人類社會。
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還會對我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社會結構產生深遠影響。
開場:花朵比喻與技術進步
想象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如果你盯著它看十分鐘,可能感覺不到任何變化。
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變化發生。如果你耐心等待,最終會看到它綻放成一朵盛開的玫瑰。
這種漸進式的變化容易被忽視,因為人類更擅長感知即時事件,而非長期的微小積累。
我們的大腦更擅長關注即時發生的事情,這可能與進化中為了生存而形成的本能有關。
為什么要提這個?
因為AI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技術之一,但它的影響力往往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完全顯現。
現在,AI的重要性已經無需多言,幾年前可能還需要探討,但現在這已經是共識。
但我想強調,我們可能低估了AI變革的程度,尤其是AI為個人和整個人類提供「杠桿」的潛力。
這個詞在硅谷等地被頻繁使用,但含義因上下文而異。
在經典力學中,想象一個杠桿:在一端施加壓力,另一端可以抬起一個物體,比如1公斤的物體。
如果延長杠桿的長度,就能用同樣的力抬起更重的物體。
這意味著輸入力沒變,但通過杠桿,輸出效果可以放大,比如能舉起3倍重的物體。
這個概念可以推廣到很多領域。
杠桿是指通過小的輸入(時間、精力)實現大的輸出(成果、價值)。
很多人試圖通過「要更努力工作」來提高產出。但努力有其極限。
真正的突破在于找到一種機制,讓輸入不變或小幅增加,就能大幅放大輸出。這正是杠桿的核心。
三種杠桿:人力、資本、科技
根據知名投資人和思想家Naval Ravikant的觀點,杠桿可以分為三類:人力、資本、科技。
人力
這是最古老的杠桿形式,也最常見。
比如,假設我要建一座金字塔。如果沒有杠桿,只能一個人干,非常困難。但通過杠桿,可以雇傭幾千名工人。
我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可能沒變甚至更少,但產出大大增加,因為有幾千人一起工作。
這需要說服別人為你工作。在現代社會,人力仍然是主要的杠桿形式之一。
資本
這是20世紀常見的杠桿形式。
比如,想投資一塊價值100萬美元的地皮,但我只有20萬美元。于是我從銀行借了80萬美元。
假設運氣好,這塊地皮升值到200萬美元。
雖然地皮價值只翻了一倍,但我的回報卻是400%或500%,因為用借來的錢放大了收益。這是資本杠桿的力量。
科技
這是近年興起的杠桿,尤其在科技領域。
比如,開發一款應用,第一個用戶從中獲得價值。
如果第二天另一個用戶下載并使用,無需額外工作,價值就翻倍了,因為代碼可以無限復制。
同樣,如果我給200人講課,錄下來放到YouTube上,每增加一個觀看者,價值就增加,而無需額外付出。
這類杠桿的潛力幾乎是無限的。
歷史上,巨大的財富創造往往依賴這些杠桿。
20世紀的金融行業大量利用了資本杠桿,而最近幾十年,科技公司通過代碼杠桿創造了巨大價值。
如果回顧那些創造了巨大財富的公司或個人,往往都能找到他們利用的杠桿機制。
這些杠桿推動了財富和價值的創造,但一旦某種杠桿被廣泛應用,競爭隨之加劇。
成為YouTuber如今遠比十年前困難。
AI作為一種新興杠桿,結合了人力和科技的優勢,潛力幾乎無限。
全新杠桿:AI
當某種新技術使得新的杠桿成為可能時,它會帶來巨大的價值和回報,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優勢會被競爭削弱。
所以,要好好想想:有哪些新的杠桿正在出現?
個人:學習效率革命
Chung分享了AI如何改變他的學習方式。
以往,學習新領域(如分布式系統)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查找資料,內容往往晦澀或零散。
如今,AI能根據他的知識水平,動態生成通俗易懂、難度適中的學習材料。
這就像是杠桿:我的輸入(時間和精力)沒變,但輸出(理解力和知識)大大增加。
AI幾乎消除了學習新領域的門檻,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當學習變得更容易,人人都能快速掌握新知識時,不學習的機會成本就在增加。
社會價值的衡量取決于稀缺性,而AI讓知識獲取更普遍后,好奇心和探索欲成為更稀缺的品質。
它們推動人們克服學習中的認知挑戰,保持競爭力。
好奇心一直很重要,但在學習成本降低的今天,它變得更加關鍵。
「技術正在改變什么」,意識到這些變化——即使你不直接參與技術開發——也非常有幫助。
AI智能體:人力與代碼的復合杠桿
AI智能體是2025年最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智能體結合了兩種杠桿:人力和代碼。
人力杠桿:AI智能體像一個全能助手,代替人類完成任務。
代碼杠桿:作為軟件,AI智能體可無限復制。需要10倍產出?運行10個智能體即可。
它就像雇了個幫手,替你干活(人力杠桿);而且它又是軟件,能無限復制(代碼杠桿)。
這種復合型杠桿機制非常強大,可能是未來財富創造的主要來源。
AI智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已經展現出巨大潛力。
DeepSearch(目前我認為是最成熟的AI智能體)等AI智能體已顯著提升工作效率。
這種復合杠桿讓小團隊也能創造巨大價值。一些只有10-20人的初創公司能創造數億美元收入,這在AI賦能下越來越常見。
過去,擴大產出需依賴資本(融資)或人力(雇傭更多人),但協作成本高,效率不一定成正比。
大規模的人力協作往往有很高的成本,比如溝通問題、團隊沖突等。
增加一個人到100人的團隊,并不意味著產出會增加1%,甚至可能因為協作摩擦而下降。
AI讓個體和小團隊能以低成本實現高產出,可能重塑企業規模和組織結構。
當然,大公司依然會存在,但小型高效團隊可能會成為主流。
社會層面:加速科學進步
AI的變革不僅是個人層面的效率提升,更將深刻影響整個社會。
Chung認為,科學進步是推動人類發展的核心引擎,而AI是解鎖這一引擎的關鍵。
如果把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我們的目標是什么?
答案因人而異,但推動科學進步、改善生活質量無疑是重要方向。
AI作為杠桿,不僅能提升個體的學習和工作效率,還能加速知識整合與創新,改變社會的運行方式。
發現新知識可以將原本無用的東西變成寶貴資源。
比如,石油在被發現前只是黏稠的液體,但通過熱力學知識和燃燒技術,它變成了極其有價值的資源。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從歷史看,自17世紀科學革命以來,財富創造呈現出爆炸式增長。如今,科學進步變得更加復雜。
比如,牛頓力學與量子力學相比,復雜程度不可同日而語;制造先進計算機芯片更是遠遠超出單個人的能力。
這需要大規模協作、更多資本投入,以及跨學科的努力。
與此同時,人類的智能水平并未顯著提升,而科學的復雜性卻在快速增加。
這兩者之間的差距成為推動科學進步的瓶頸。
歷史上,每當遇到這樣的瓶頸,人類總能找到突破的方法,發明工具來解決問題。
這一次,我認為AI是解鎖這一瓶頸的最有力工具。
現代科學高度專業化,專家分散在不同領域,協作困難。
DeepSearch通過整合現有知識,顯著提升協作效率,甚至可能通過重組已有知識創造新價值。
AI就像一個envelope,將這些分散的知識點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更完整的知識網絡。
AI能彌合專家之間的溝通和物理隔閡,提高協作效率。
AI的潛力遠不止整合知識。
未來,AI可能在推理和創新上超越人類,成為全天候工作的研究引擎。
它能生成新假設、提出新想法,并與人類和其他AI協同,加速科學突破。
o3已開始幫助科學家頭腦風暴,而這只是起點。
正如花朵綻放,AI的潛力需要時間顯現。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正在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杠桿,重新定義我們的未來。
參考資料:
https://x.com/hwchung27/status/1945355238187393257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5uQTN9M-aTBWHRcd69GBL57QsKV1EM5BhV8i3ihbSUc/edit?usp=shar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cP8db8TeK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