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三下午開始,先后有7位基金證券行業的PR問過我這件事。
事情是這樣的:某基金公司的員工薪酬信息被自媒體在小紅書等平臺上披露。上海一家非常有名的律所,向小紅書平臺發律師函,要求處理這些自媒體文章,結果律師函被自媒體拿到,網上亮了出來,引發全基金證券行業熱議。
一位同業PR向我感慨:這封律師函引發的這波二次輿情,如果全部處理解決掉,估計至少得花一百萬。
為什么企業被自媒體侵擾后,律師發的律師函,不但解決不了輿情,還總是引發二次輿情?
此前,“轉型Media人”曾對當時全網能檢索到的被自媒體“亮函”的函件——一共61份,進行過數據分析。結論如下——
而前面說的這家基金公司的律師函,主體段落,內容如下——
結合前面“轉型Media人”根據現實案例做出的數據分析,大家可以看看,這份律師函,踩了哪幾個雷。
小紅書平臺并非收到律師函之后,一律轉發給自媒體。實踐中,只有內容不夠扎實但涉及事項又較為重大,不便直接駁回的,才會將律師函發給自媒體質證。
此外,再普及一個法律知識——什么叫侵犯商業秘密罪。
侵犯商業秘密罪,是指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情節嚴重或情節特別嚴重的行為。
“侵犯商業秘密罪”意義上的商業秘密,和老百姓理解的“商業秘密”,完全不是一回事。
“侵犯商業秘密罪”意義上的商業秘密,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秘密性?:信息不為公眾所知悉,無法通過公開渠道直接獲取。 ?
?價值性?: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 ?
?保密性?:權利人采取了相應保密措施。
實踐中,很多律師,有一種專門而高大的自我心態,認為我一發函你就得怕我,會渾身顫抖。但實際上,很多自媒體人都是見多識廣,并非沒文化沒見識,虛張聲勢不但嚇唬不倒人,反而會激起對方的嘲諷心,把你這張“紙老虎”網上亮一亮。
7月26日(下周六)下午,北京,
8月2日(下下周六)下午,深圳廣州,
“轉型Media人”將舉辦以“自媒體持續侵擾與黑公關的綜合應對”為主題的線下沙龍活 動,既包括對 法律公關方法論的宣講,也更聚焦于如何通過法律公關手段,解決PR在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困擾和具體的類型化問題。
包括——
1、自媒體“亮函”事件頻發,如何防控應對?企業PR發到平臺的函和證據,哪些平臺、何種情形下會發給自媒體?
2、寫一般的怕你不理,有的自媒體現在專門猛寫“一把手”,招致領導頻頻過問。如何高效解決?
3、企業的自媒體預算逐年減少,如何解決自媒體輿情隨之增多的問題?
4、有的人專門開個賬號發你負面,如何解決?
5、輿情看著挺多,其實來來回回寫的就是那幾個點。如何讓已經出現過的同類輿情內容,未來大幅減少?
6、事關員工、前員工的勞資糾紛、性丑聞,曝光的都是真事。如何解決?
7、C端企業的客訴類輿情,消費者說的屬實。如何解決?
8、如何防控、應對在企業新品上市、年報發布等節點上的自媒體集中侵擾和有組織黑公關?
9、能不能精準揪出黑公關組織者?如何實現?多大概率?
10、法律公關手段如何助力IPO公關?
所有問題的“解惑”,均將從法律公關角度,結合案例,干貨分享。
分享人:寶際公關總經理兼寶際法律咨詢公司總經理付中,原北京某檢察院公訴檢察官(主要承辦經濟案件)、原法制晚報法制新聞部主編兼315新聞部主編。
有意參加活動者,請掃碼加微信咨詢(僅限甲方企業市場品牌公關人員和法務、政務人員)——
微信號 |xiaoxiaojiayou66666
沙龍活動篇
法律篇
企業不續約就再寫黑稿,視為敲詐犯罪閉環
微信公眾號平臺推送規則已調整。
如果希望及時看到
“轉型Media人”推送文章,
如何星標——
進入“轉型Media人”首頁,
點擊右上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