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綜激戰正酣,喜綜強勢開局,綜藝市場的暑期檔,也終于迎來火熱的氣息。每逢播出日,平臺熱搜總能被綜藝話題占領,但屬于整個市場的同質化問題卻依舊存在——過度依賴綜N代和明星周邊來制造話題。
想要在競爭激烈的綜藝市場殺出重圍,讓觀眾重燃沉浸式看綜藝的樂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今日開播的《一飯封神》,試圖從“廚師競技”中找到差異點。
《一飯封神》(圖源:豆瓣)
當大多數美食綜藝仍在追逐菜品的視覺奇觀時,它卻執著于挖掘鍋鏟背后那些被油煙火氣淬煉的人生故事——正如“細糠”的精髓不在于食材本身,而在于庖丁解牛時對肌理的精準把握。
鏡頭首次真正對準廚師群體這個“熟悉的陌生人”,用行業天花板級別的評審陣容搭建專業場域,以極為殘酷的賽制制造戲劇張力,最終呈現的不僅是舌尖上的較量,更是一場關于職業尊嚴與匠人精神的當代敘事。而只有把“人”這張牌打出來,整個餐飲行業的未來發展,才能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實力至上
“84進16”,很難在一檔綜藝的“初賽”中,看到如此之高的淘汰比例。“殘酷”或許是許多觀眾看完之后最大的體會。
“殘酷”的背后,是節目不論出身,只論實力的“專業主義”精神體現。節目邀請了84位小廚與16位大廚前來決戰美食之巔,最終能脫穎而出的只有一位“廚神”。首期節目率先播出的,便是小廚之間的“入局戰”。
美食是典型的非標產品,尤其是,隔著屏幕觀看的觀眾們只能體會到色香味中的“色”,那么為了確保競技的專業性與公平性,對評審的選擇便顯得尤為重要。
《一飯封神》(圖源:豆瓣)
節目邀請的三位常駐評審分別是:新榮記集團創始人、中國黑珍珠摘鉆、米其林摘星最多的餐飲企業家張勇;世界 50 佳餐廳國內最高排名持有者,黑珍珠二鉆餐廳創始人,精通中餐和法餐的頂級廚師鄭永麒Vicky ;以及觀眾最為熟悉的,全球首位米其林之友、通曉全球美味的明星美食家謝霆鋒。三人不僅背景與能力得以服眾,從傳統中餐到中西結合的創意菜,都能給出公允的評判和獨到的見解。
比如第二期節目中,化學系靚廚在烹制威靈頓牛柳時,選擇用鵝肝腸代替了傳統的鵝肝。還在烤箱里的時候,評審謝霆鋒就已經率先提出,“鵝肝腸烤完會不會硬?”化學系靚廚解答,“我去掉了腸衣。”在后采中,化學系靚廚回顧這一細節時表示,“有好多東西我都沒有說,但是他已經知道了,他是真的很明白我要做什么。”
(圖源:《一飯封神》)
在專業主義的護航下,觀眾的觀看體驗也并不僅僅局限于對美食的科普,更重要的一點是,緊張的賽制設計與嚴格的評審標準所帶來的,是每一位廚師能否“入局”的懸念感。
首輪比賽一道菜定勝負,評審品嘗過后立刻給出“入局”“出局”或“待定”的結果。不少廚師過往斬獲榮譽頗豐,或者在社交媒體上具有不俗影響力,即便在拿手菜形象氣質俱佳的情況下,依舊有可能收獲評審“出局”的結論。而看似平平無奇的廚師,也有可能拿出足夠打動評審的作品,給到觀眾強烈的反差感。
Vicky評審現場(圖源:《一飯封神》)
三位評審中,Vicky的考核標準堪稱嚴格,前半段一直沒有給出“入局”機會,直到節目中最年輕的廚師,今年年僅23歲的燃少出現。他開場即“口出狂言”,告訴評審,“我拿出來的東西一定是當下最好的東西。”年輕自然氣盛,而燃少的實力也對得起他的自信,20歲他就在廈門開了自己的餐廳,22歲就獲得了黑珍珠一鉆,是最年輕的獲得黑珍珠餐廳稱號的主理人。最終燃少成功從vicky手中拿下第一個“入局”資格。草根出身的灶臺老頑童,沒有其他廚師那樣耀眼的履歷,靠一道香辣蟹在四川街頭立足,也最終憑借著自身在街頭磨礪的經驗,征服了評審的味蕾。
嚴格之余,評審也會偶爾流露出可愛的一面。醬醬小公主帶來了長沙美食口味蝦和油爆蝦,并且貼心地給評審提供了三種不同口味的醬料。盡管謝霆鋒一度被加了芥末的醬料嗆得滿臉通紅,但他依舊保持微笑,并品嘗完了每一種口味再做出自己的評判。
盡管淘汰者眾,但《一飯封神》的監制趙婧表示,沒有一位廚師在淘汰之后對節目組的評判感到不滿,原因就在于對節目組專業度的認可。比如為了讓廚師能夠最大程度地展現自己的廚藝,節目組斥重金打造了專業的灶臺和舞臺。
這背后,有賴于節目制作團隊的專業度——這是騰訊視頻綜藝與紀錄片團隊的首次合作,《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作為節目顧問加入。他在廚師遴選、評審推薦、舞臺搭建等方面都提供了專業指導意見。據趙婧透露,一些大廚愿意參與到比賽當中,恰恰是因為節目的專業度和評審的公信力備受認可。
把鏡頭對準廚師
美食節目當然不是一個新賽道。趙婧提到,決定做《一飯封神》的重要原因,是中國美食具有普世價值,能跟觀眾產生共鳴。
共鳴是基礎,創新才是制勝點。此前的美食節目,重點聚焦在“菜”,而《一飯封神》的重點則是“人”——呈現出中國廚師的真實群像,是《一飯封神》找到的核心差異點。
(圖源:微博@騰訊視頻一飯封神)
廚師,是一個在生活中離所有人很近,但卻又保持著一定神秘感的職業。俗話說,“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可見民間對于廚師這一職業,始終存在著普遍的刻板印象。
“有些廚師跟我說,他們走上這條路的時候,家里并不支持。比如有一位選手,他已經是米其林星廚和黑珍珠主廚了,所以他一開始認為沒有必要來參加節目。但是后來他告訴我們,家里人不支持他做這個行業,全家只有媽媽一個人說可以試一試。參加這個節目,興許能讓自己母親為自己感到驕傲,這才打動了他,成為他來到節目的理由。”趙婧分享道。
這也是恰恰是節目組的初心。中國的美食文化得到世界認可,但很少有節目能夠對外展現中國廚師的風采。更何況,新一代廚師正在展現出與老一代廚師不同的精神面貌,這更加需要外界重新更新對中國廚師的想象。
(圖源:《一飯封神》)
做美食紀錄片多年的陳曉卿給出了他的觀察。他提到,新一代廚師的視野更廣,很多人都是在世界各地吃過見過的。另外,趙婧也提到,新一代廚師有很強的創造力,就像一個設計師,會在菜品中加入很多自己的創意。
于是,當廚師端出一道菜的時候,就像作為電影導演拍出了一部電影一樣,食客一如觀眾一般經歷了一次“造夢”的體驗。比如擅長fine dining(精致餐飲)的愛卷才會贏和化學系靚廚,一邊做菜一邊闡釋了自己的思考與理念。前者做了一道黃油雞卷,他提到,“牛和羊的單價比較高,把它們做好相對容易一點,而雞屬于相對低價的食材,把它做得價值更高,是許多廚師和餐廳都需要具備的本領。”后者做的威靈頓牛柳,被大廚評價為中國香港最麻煩的一道菜之一,而她不僅將鵝肝換成了香港特有的玫瑰露鵝肝腸,還將傳統威靈頓牛排的方形改造成了圓形,從而控制最佳的溫度和狀態給客人品嘗。
為了讓廚師能更好地展現屬于“人”的魅力,節目在設計上也頗具巧思。像第一輪“小廚入局戰”,節目組特意沒有設置主題,而是選擇讓每位廚師自由發揮,正是為了讓他們能夠通過菜品來反映個性和閱歷。
(圖源:《一飯封神》)
因為做什么菜都可以,尋真味美叔于是選擇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端上了十道菜,宛若一桌“滿漢全席”。而這卻并非“以量取勝”,原因是在他看來,“一鴨十吃”改變了他的人生——他是在短視頻平臺擁有超1000萬粉絲的網紅廚師,每條短視頻的主題基本上都是將一道食材做出無數種不同的做法,涉獵之廣泛,對食材了解之全面,令哪怕是新榮記掌門人的張勇都嘖嘖稱奇。而“一鴨十吃”恰恰是他2020年最早在平臺上火起來的視頻,由此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從產業的層面來說,素人綜藝在目前的產業環境下,已經成為了一項極具風險的選擇。但《一飯封神》依然勇往直前,關鍵就在于,相信專業公平的競技條件下,屬于“人”的魅力,它會與當代觀眾產生真正的共鳴。
而這也恰恰是騰訊視頻綜藝的長期追求,在前不久的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上,騰訊在線視頻聯席總裁兼首席內容官王娟提到,“基于用戶對‘情緒價值’和‘真實體驗’的需求,騰訊視頻在綜藝布局上不再單一追逐爆款,轉而專注打造能讓觀眾開心、感動、有共鳴的創新內容。”
《一飯封神》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當節目摒棄流量套路,回歸專業本真,那些灶臺前的汗水、失敗后的不甘、收獲認可后的喜悅,恰恰構成了最能打動觀眾的“真實體驗”。真正的情緒價值,永遠來自對行業本質的真誠探索。
托舉一個行業
綜藝托舉一個行業的例子不勝枚舉,樂隊、脫口秀、音樂劇這些線下產業的發展或多或少都曾受惠于綜藝。而這一次,節目組希望把綜藝的魔法帶到餐飲行業。
在節目前期調研階段,趙婧了解到,如今線下餐飲行業的生存狀態堪憂,“我看到過一個報道,上海、北京的餐飲業狀況幾乎都是沒有利潤的,甚至出現了負利潤率的狀況。”這也堅定了節目組做下去的決心。
(圖源:《一飯封神》)
而托舉行業的重要方法,便是讓社會公眾重估廚師在餐飲中的價值。像在法國、日本等國家,他們的廚師待遇非常高。比如顧客去一家很好的餐廳,要穿著得體,這代表了對廚師和餐廳的尊重。廚師在這一過程中所創造的價值,是值得被更高估的。
讓觀眾看到廚師的價值,歸根結底是讓觀眾看到廚師的專業性。只有讓普羅大眾能夠近距離觀察廚師的工作并從中感受到專業性,才有可能反哺到線下餐飲行業,為具有獨創性的料理買單。趙婧舉例道,“在我們普遍認知中菜是熱的,需要通過煎、炒、烹、炸把菜弄熟。但在專業廚師的處理下,有很多菜是先要用絕對冷凍的方式將食材的本味還原出來,或者讓它的味型、狀態達到最佳之后才能制作它。”
況且,很多參賽的廚師提到,中國廚師的整體功底是全世界最好的。這既是中國食材足夠豐富打下的基礎,也是中國菜系多樣、廚師包容度強所形成的結果。但國內事實上很少有足夠優秀的節目將這一認知傳遞給全世界。
(圖源:《一飯封神》)
近幾年也涌現出了不少優秀的紀錄片,將中國的美食、食材及其背后的文化介紹給全世界。在短視頻世界里,美食更是一條經久不衰的垂類創作賽道,偶現席卷全國的美食帶動文旅熱潮。但真正將目光聚焦到廚師,聚焦到“人”身上的作品還是太少。美食之所以美,是因為廚師在其上傾注的心力。
給廚師搭建平臺,讓外界重新認識這一職業,《一飯封神》開了一個好頭,卻也不止于開頭。趙婧透露,在節目播出之余,也在一直探索進一步幫助廚師找到更多生意的可能性,“節目上線后,會有一些跟廚師合作的互聯網產品出現。我們幫助廚師搭建了一個大平臺,很多大牌的有質量保障的后鏈路的食品公司就可以和他們合作,從而幫助到廚師。”
在綜藝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要實現“有效創新”的關鍵在于回歸內容本質——用專業主義構筑核心競爭力。正如《一飯封神》所證明的,當節目組以匠人精神深耕垂直領域,讓專業內容與人文關懷相互賦能,自然能贏得觀眾的持續關注與情感共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