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我們以哪種形式過生日,都是對生命的尊重,祝我們生日快樂。
上了歲數(shù)后,我對過生日已不太熱衷了,生日除了數(shù)字年年增長,還提醒著白發(fā)與皺紋的增長。什么親友聚餐、生日蛋糕、鮮花氛圍等等的生日儀式都可有可無,吃碗面應個景就行啦。
可我想淡化生日,商業(yè)祝福卻從來不會缺席,一個又一個賀詞先于親友的祝福叩響了生辰之門。有銀行的、保險公司的、房產(chǎn)中介的,只要你在一些機構留下過信息,哪怕是種植過牙齒的口腔醫(yī)院、訂過蛋糕的食品公司都會送上一句“祝你生日快樂”,標準得如同生產(chǎn)流水線。明知這是數(shù)字時代對人們情感的滲透,誰也不至于對禮節(jié)性的祝福生氣到去投訴吧。我記得小朋友曾對我說過,她頭一回收到銀行的短信“祝你生日快樂”時激動地把這個信息保存了許久,可見這是科技時代的溫情。
我常想,同樣過生日,現(xiàn)代和往昔的內容相比不知道可以擴展和豐富多少倍了,可我為什么就是忘記不了兒時過生日的點滴呢?那年月物資匱乏,但過生日是家里一件鄭重的事情。我的生日專利是有新衣服穿,那是我媽提前大半個月去布店剪幾尺花布,親手為我剪裁縫制的襯衫或是裙子,一針一線中深藏著綿綿愛意。
前些年我還去上海郊區(qū)參加過周歲孩子的生日宴:堂屋中間擺張八仙桌,銅面盆里裝了半盆清水,長輩用柔軟的毛巾輕輕地為孩子擦著臉,嘴里念著:“洗去晦氣,歲歲平安”。此情此景讓我眼前浮現(xiàn)出外國電影里給孩子洗禮的場面。血脈相傳的溫情與期盼古今中外是共通的。
然而,在追求時代節(jié)奏的路上,我們似乎對傳統(tǒng)的儀式有點兒淡漠了。就拿過生日這件事來說吧,它應該是一歲又一歲沉淀下來的故事,更是維系家族親情的紐帶,而我輩最多記住了父母的生日,又有多少人知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生辰?他們曾經(jīng)將我們捧在手心里親不夠、愛不夠,等我們有能力給他們包壓歲錢了卻留下了遺憾。
想起清明掃墓時,墓地員工感慨地說,現(xiàn)在的掃墓大軍多數(shù)是子女輩來探望父母的,等到這代人老了走不動了,子孫輩或許就不常來了……不得不說快節(jié)奏的社會使人類的感情變得有些粗糙,但站在新舊交替的門檻上,彌補心靈溫度的方式有許多,近幾年推出的網(wǎng)絡祭祀同樣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孝道,既安了心也慰了情。
的確,“祝你生日快樂”的形式多種多樣。我老母親90歲時患上了認知障礙癥,記憶的橡皮擦正無情地一點點抹去她的記憶。那年,我特別想送她一件有意義的生日禮物,希望她殘存的腦細胞還能認識自己的曾經(jīng)。想了許久,決定挑選些她從年幼直至90歲的照片做本相冊。母親的名字叫文玉,我給相冊起名《文章玉華》,算是女兒為老母親留住的歲月瞬間。
前幾天,我參加了阿德嫂77歲生日聚會,她為此沒少嗔怪阿德哥:一個小生日何必興師動眾?直到一桌人舉杯祝賀阿德嫂生日快樂時阿德哥才道出了心聲:當年他與阿德嫂談婚論嫁時遭迫害入獄,每當審訊,他滿腦子全是阿德嫂的身影,她是他的精神支柱。阿德哥要找個理由感激阿德嫂47年婚姻中的不離不棄,77歲生日就是由頭。說著,他當眾把在獄中寫的詩《好想有個太太》背誦給我們聽。時隔半個世紀,80有余的阿德哥居然背得一字不落,如果不是刻在骨子里的愛又會是什么?我們都被感動到了……
沒有人會忘記自己的生日,而每個生日的背后也一定有獨特的情感印記。無論我們以哪種形式過生日,都是對生命的尊重,祝我們生日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