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樂道L90以27.99萬元(買斷)/19.39萬元(租電)的起售價開啟預售。一夜之間,“一步到位”成為社交媒體對這款大三排純電SUV的集體情緒。
在發布會后的媒體群訪中,李斌、秦力洪、沈斐三位核心高管直面22個尖銳問題,從定價邏輯到純電戰略,從品牌區隔到交付規劃,勾勒出樂道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與蔚來集團的全局布局。這場對話不僅解答了市場對L90“低價高配”的疑惑,更揭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從“內卷價格”到“技術突圍”的轉型邏輯。
樂道L90“低價高配”的底氣
樂道L90拋出的27.99萬的起售價(租電方案19.39萬)引發市場震動,在大三排SUV中,這樣的價格幾乎與同級別增程/插混車型持平甚至更低,卻搭載了2000Mpa超高強度鋼、一體壓鑄后地板、9氣囊等“滿配”配置,“低價是否意味著無利可圖”成為首個焦點問題。
李斌的回應直指核心:成本控制在產品定義階段就已完成,技術創新是降本的關鍵。
“蔚來成本目標的設計其實就走了一條用技術研發換成本下降的路線,盡管一上來研發的時候成本高,但最終規模化生產以后成本就會下來,這樣既保證了競爭力,又保證了成本的可控,這也是我們希望大家多關注集成化、輕量化、小型化背后的價值。”
而在與李斌的交流中,我們不難發現樂道L90成本控制的三重邏輯:
技術復用與規模化:樂道L90的座椅、電驅等部件復用蔚來體系,避免重復研發;芯片架構的復用也能夠讓樂道的智駕更快跑通整個數據閉環;340千瓦后電機僅79公斤(行業主流約100公斤),輕量化設計既降低材料消耗,又提升能效,規模化生產后成本優勢凸顯。
多重取舍:樂道L90未采用超大電池(標配85度電池,續航605公里),而是通過換電體系彌補續航焦慮,既控制電池成本,又契合家庭用戶“短途為主、長途換電”的真實場景。
組織效率提升:沈斐團隊在減員情況下實現L60銷量逆勢增長,6月交付6400輛,營銷端“先發車再開發布會”的模式減少無效投入,渠道端400家門店同步直播至凌晨的高效執行,進一步攤薄單位營銷成本。
這種“把錢花在用戶身上”的策略,本質是通過技術創新重構成本結構,正如李斌所言:“手機行業能做到技術升級同時價格親民,汽車行業同樣可行”,樂道L90的定價不是“價格屠城”,而是“體系降維”,蔚來把過去十年在900V平臺、輕量化、換電網絡上的沉沒成本一次性折現,用樂道L90打掉了增程陣營最后的“價格護城河”。
這也是為何盡管樂道L90定價低,李斌還能夠堅定說出“有毛利”的原因。
靈魂拷問:純電還是增程?
在溝通過程中,“純電與增程之爭”被反復提及,李斌團隊的態度鮮明且一致:增程是過渡,純電才是終極選擇。
作為樂道掌舵人的沈斐更是直言,“純電和增程的用戶沒什么區別,我覺得都應該買純電,為什么還要買增程?”
在李斌看來,過去用戶選擇增程車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緩解續航焦慮,但現如今增程的一個趨勢是把電池越做越大,這樣一來就減少了發動機、增程器的使用頻率,有些增程車主一年燃油系統可能只用一兩次,但還是要每天背著這套動力總成在外邊跑。
“這就好比一個人每天都要背一個幾十公斤的行李出去,但一年只打開一兩次,我覺得它不是特別的合理。”
李斌的這一判斷源自于真實用戶用車場景下的觀察。
“我們考察了很多充電站,有我們自建的也有第三方的公共充電樁,我們發現很多增程車也在那等充電,包括在喀什那邊,為什么呢?因為新疆很大,從烏魯木齊去喀什距離1600公里,用油和用電至少差1000多塊錢,且當地谷電才0.25元/度,這時候你不充電而是用油跑,就是跟錢過不去。”
這種“場景穿透式”的論證,直指增程車型的核心矛盾——在補能基建完善后,其“可油可電”的優勢將逐漸讓位于“冗余成本與空間浪費”。相比之下,純電動車則可以通過輕量化設計釋放更多空間,這也是為什么樂道L9可以實現“座座都是VIP,6人10箱無壓力,前后都能裝行李”。
至于蔚來,自然也有著正面硬剛增程的底氣:截至目前,蔚來已在全國范圍內建設8058座充換電站,其中包括3399座換電站和4659座充電站,這些站點分布范圍遼闊,東至撫遠,西至喀什,北至漠河,南至三沙,基本覆蓋了全國的主要區域。與此同時,蔚來還成功打通了9縱9橫14大城市群的高速換電網絡,高速換電站數量突破1000座,連通超700個縣級以上城市,3分鐘換電“增程”600公里,徹底終結了純電動車用戶的長途補能焦慮。
樂道品牌的“邊界感”
如果把時間撥回到今年4月,樂道還在“銷量瓶頸”與“品牌模糊”的雙重陰影里徘徊。
彼時,蔚來果斷把能源業務的“技術派”沈斐推到臺前,由他接管樂道的銷售工作與區域公司,并直接向秦力洪匯報。這個看似“跨界”的人事調動,卻成為樂道品牌命運的轉折點:5月交付6281輛,6月交付6400輛,連續刷新紀錄。
外界擔心樂道會稀釋蔚來品牌,但隨著樂道L90的發布,蔚來與樂道的品牌邊界也愈發清晰。
李斌明確二者定位:蔚來對標BBA,主打高端市場;樂道聚焦家庭用戶,提供“高品質主流產品”,這種區隔并非憑空設計,而是基于用戶需求的精細化運營。
從產品層面來看,樂道L90是蔚來向市場證明其“高端技術孵化,大眾市場普及”邏輯可行性的關鍵產品。它并非蔚來車型的簡配版,而是依托蔚來成熟技術體系和龐大供應鏈規模,通過精準的成本重構實現的“高品價比”產品。
目前,主流增程9系(如理想L9、問界M9等)的價格帶普遍集中在40-50萬元區間,這已成為該細分市場的典型定價策略。
樂道L90給出的27.99萬元的定價(租電方案下探至19.39萬)直擊主流家庭購車預算核心區間,其意義在于證明了蔚來多年的積累,有能力支撐起一款在空間、安全、續航補能體驗等核心產品力上對標甚至超越同價位增程/混動競品,且保持合理毛利的純電車型。這是對“蔚來技術價值”能否有效向下滲透的關鍵檢驗。
在品牌建設方面,此前,樂道品牌雖憑借樂道L60在市場嶄露頭角,但品牌認知度與形象塑造仍有提升空間。樂道L90通過與蔚來品牌在價格帶、產品邏輯上的清晰區隔,把“家庭旗艦”四個字牢牢釘在樂道品牌身上,避免了與蔚來“高端”認知的內耗,也讓30萬預算用戶第一次有了“不妥協的純電大三排”選擇。
李斌透露,樂道L90將于7月底正式上市,8月1日開始全國大規模交付,初期產能會優先保障六座版本的交付,七座版本將稍晚于六座版本。
在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李斌為樂道定下的“四季度月銷2.5萬輛”目標,乍看之下與當前樂道月均6000輛左右的銷量形成鮮明反差,甚至帶著幾分“強人所難”的意味。
但深究這一目標的內核不難發現,它并非簡單的數字博弈,而是蔚來對“三級火箭”戰略中“樂道承上啟下”定位的終極考驗,樂道必須扛起“規模化與現金流”的大旗,才能為蔚來品牌的高端化探索托底,為螢火蟲品牌的下沉市場滲透鋪路。
從這個維度來看,樂道L90的發布,恰是這場終極考驗的關鍵落子。此前5月、6月連續逆勢增長的銷量曲線,已證明沈斐團隊在調整后對渠道效率、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控,而L90身上展現出的戰略聚焦、資源整合、效率優化,也讓品牌的成長軌跡愈發清晰。
或許2.5萬輛的目標會面臨諸多挑戰,但當李斌在發布會上強調“每個季度都能看到明顯進展”時,他或許已經看到樂道L90不僅是一款產品,更是蔚來從“技術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的里程碑,所以,樂道品牌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