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神雷海青的傳說
東都洛陽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九日,東北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今北京)起兵,擁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遠近震駭,唐帝國承平日久,朝政荒廢,兵備懈怠,叛軍所過州縣,守軍望風而逃,郡守或開門出迎,或棄城竄匿,或被擒所害。
天寶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安祿山攻陷東都洛陽,自立稱帝,國號“大燕”,六月在靈寶山設伏,生擒隴右節度使哥舒翰,長安失去潼關的天然屏障,唐玄宗聞訊攜皇子后妃逃亡蜀中,百姓慘遭屠戮,流離失所。
安史之亂(油畫)
至德元年(756年)六月十三日,長安淪陷。
夕陽透過城闕昏昏的煙塵,投映在成排的牛車上,樂工舞姬們有的神色黯然,有的低聲啜泣,相互簇擁在車上出了春明門,歸巢的老鴉在林間盤旋,騎馬押行的胡人手執長槍,不時大聲訓斥著:“不許哭!”一位童倌驚慌地緊緊抱著一兩鬢斑白的花甲老者手臂,“大父!我們這是要去哪?”“東都洛陽!”老者目光堅毅地望著遠方,透出一股英氣,嘴邊那猶如毛蟹腳的胡須格外引人注目。
他是宮廷樂工,“梨園大學士”雷海青。自從開元二年(714年)十八歲那年隨回鄉省親的梅妃來長安已經有四十二個春秋了。蕭瑟的晚風中,亂葉飄落,愁起一片思緒。
唐通天元年(696年)夏,泉州府南安縣麗蘇下村一位蘇姓大戶人家的千金,因踏青時誤食“春社谷乳”翼宿入懷而孕,未婚生子,蘇家認為有辱門楣,不得不將嬰孩棄于田間。
田都元帥塑像
一天,一個莆仙戲班行走在田間,田埂邊一只母鴨展開翅膀,低著頭,似乎在護著自己的小鴨,走近一看,眾人驚訝不已,母鴨為其遮陽看護的竟然是一個初生不久的嬰兒,一群田間的毛蟹圍在嬰兒嘴邊,吐著涎沫。
戲班的雷班主婚后未子,他興奮地抱起嬰孩道:“田海賜苗青,真天意也!”遂為嬰孩取名“雷海青”。
海青自小就隨戲班輾轉各地演出,與家中的雞犬相伴,與樂器戲服為伍,到了始齔之年卻還不會說話,大家覺得他可能天生失語,也不在意,而他在戲曲環境浸淫下,無師自通,竟然精通各種音律樂器,令養父母十分欣慰。
開元二年,梅妃回鄉省親,雷家班被興化縣令選中迎駕,擅長詩賦歌舞的梅妃被雷海青那“錚錚然有京都聲”出神入化的琵琶深深吸引,她未曾想到遠離長安的東南一隅竟然有人能彈出如此天籟般的神音,相信“圣人”(唐玄宗)定當喜歡。就這樣雷海青隨梅妃回宮,入選唐玄宗親自主持的培養訓練樂工的梨園,成為一名樂工。
敦煌壁畫
據《新唐書·禮樂志》記載,唐玄宗精通音律,酷愛法曲,他在梨園遴選了樂工與舞姬三百人組成“歌舞團”,并親任教習,教授音樂、舞蹈和戲劇,一旦有人在演出中出錯,唐玄宗“必覺而正之”。由此可見,能進入當時這世界級音樂殿堂的“中央歌舞團”成為一名樂工是件多么榮耀的事。
開元八年的一天,唐玄宗召集臣工在花萼相輝樓同歡,這是當年長安城里最大型的文化娛樂藝術中心,享有“天下第一名樓”的美譽。
工尺譜
唐玄宗拿一卷軸,環視眾臣工道:“朕昨夜神游月宮,得一奇書,卻不得其解,列位臣工可有人能解?”
卷軸傳閱了一周,無一人能解,正當滿朝文武大臣個個臉紅搖頭為難時,一位樂工突然起身跪拜道:“請讓小人看看!”
唐玄宗一愣怔,樂工雷海青不是個“失語人”嗎?今天竟然能開口說話?
“你識得此卷?”
雷海青接過卷軸端詳:“此乃工尺譜也!”
“可能彈奏?”
“請陛下允小人一試!”
于是雷海青按照樂譜教授梨園樂工演奏,唐玄宗一聽,果然與他神游月宮時所聽到的仙樂一樣,曲韻婉轉,悠揚清新,這樂曲就是著名的《霓裳羽衣曲》,遂賜封雷海青為“梨園大學士”。
霓裳羽衣舞
詩人白居易曾為《霓裳羽衣舞》賦詩贊嘆:“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裙時云亦生。煙娥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王有容皇后見雷海青資質天賦,非凡間俗子,恐其早夭,特意提起朱筆在御紙上題寫“八十”二字貼在雷海青印堂之上,希望他能長壽,哪知一時心急卻貼反了,“八十”成了“十八”。
因此,后世看到的“相公爺”雷海青塑像,大多是毛蟹腳胡須,頭戴學士紗帽,身穿紅色蟒袍,左右立金雞、玉犬侍者,十八歲的青春容顏形象。
毛蟹腳胡須,學士紗帽,紅色蟒袍
東都洛陽,凝碧池。
安祿山志得意滿,將從長安、洛陽兩宮劫掠來的珍寶羅列前后,并設慶功宴大宴群逆,被俘獲的梨園弟子被迫奏樂助興,梨園舊人不覺噓唏,相對啜泣,群逆露刃以脅“有淚者斬”,雷海青不愿臣服,面向西方跪拜慟哭,安祿山聽聞怒斥:
“你是甚人?無故慟哭,何意?”
“叛賊無恥,深受國恩,卻逆反朝廷,殘害眾生,惡貫滿盈,狼心狗肺。雷海青乃梨園弟子,不為忤逆之徒奏!”說完憤然拋摔手中琵琶,鐵骨錚錚,面無懼色。
安祿山惱羞成怒,下令將其亂刀砍殺于戲馬殿前,肢解示眾,雷海青壯烈殉國,是年六十歲。
被叛軍羈押在洛陽菩提寺的詩人王維聞訊,大為感嘆,賦詩: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傳說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李光弼在收復長安的“香積寺戰役”中,曾見云端戰鼓喧天,旌旗獵獵,一面“田”字帥旗半遮半掩浮現,有一毛蟹腳胡須的戎裝將軍在金雞、玉犬的隨護下,率天兵天將助陣,一舉擊潰安祿山叛軍。
位于南安市羅東鎮的坑口宮
安史之亂后,唐玄宗誥封雷海青“天下梨園大總管”,唐肅宗李亨感念雷海青忠烈,追封他為“太常寺卿”并“唐忠烈樂官”。
宋代時,宋端宗加封雷海青為“田公元帥”,并頒詔天下,大塑金身。宋高宗又加封“大元帥”。
民間傳說,玉皇大帝聞報雷海青忠烈事跡,特賜他為“九天風火院忠烈大元帥”,及主管人間歌舞娛樂、梨園弟子的“戲神”,又封雷海青兩徒弟金雞為“隨從侍郎”,玉犬為“靈牙將軍”。
這幾尊提線木偶曾在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表演
至今,閩臺粵地區高甲戲、梨園戲、木偶戲、南音等文藝界仍尊奉雷海青為祖師爺。
“田都元帥”、“戲神”雷海青墓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羅東鎮振興村坑口,至今猶存,每年農歷正月十六為公祭日,香火不絕。據南安坑口宮管委會統計,紀念雷海青的廟宇遍布閩臺粵,約2170多座。
雷海青墓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羅東鎮振興村坑口
參考資料:易中天《安史之亂》(浙江文藝出版社),《戲神雷海青信仰研究》(中國廣電出版社),《明皇雜錄》(中華書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