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風聲鶴唳,美股單日震蕩超千點,美元指數逼近近兩年低位。6月,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與路透社聯合發布的最新數據,
近73%的全球經濟體認為美國當前政策“不可預測”。當波音公司在24小時內向中國交付三架737-8 Max飛機的消息刷屏社交媒體之時,特朗普在俄烏、金融、貿易等多條戰線上連續“認慫”,令世界嘩然。
美國政壇與全球市場共同見證了特朗普24小時內的兩次“退讓”決定,這種極端反差,直接揭開了美國深陷內憂外患的真實面貌。
“認慫”一:俄烏沖突立場突變
特朗普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一直具有極高的戲劇性。過去數月,他多次在公開場合聲稱“只需24小時即可終結戰爭”。但最新的一次白宮記者會,他突然改口,明確表示美國不會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且澤連斯基“不應將莫斯科作為軍事目標”。此舉一出,俄烏局勢瞬間緊張升級,烏克蘭國內輿論嘩然,美歐盟友同樣面露難色。
基輔大學政治學研究中心分析指出,特朗普這次立場轉變,源于美國內部對繼續援烏能力的嚴重分歧。
6月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美國對烏經濟與軍事援助已達創紀錄的860億美元,然而國內基礎設施、醫療和教育領域預算卻連續三年被削減,民眾不滿情緒高漲。
俄方也迅速捕捉到美方的疲態。普京政府發言人公開表示,“美國的動搖是西方集體意志衰退的信號。”莫斯科證券交易所隨即出現明顯反彈,市場普遍預期俄烏戰爭或將進入戰略重置期。
“認慫”二:美聯儲風波與波音“罕見交付”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拒絕降息后,特朗普一度高調宣稱“如不配合就要撤換鮑威爾”,引爆華爾街恐慌情緒。
金融時報6月中旬的深度報道披露,這一表態直接導致美股盤中暴跌,道瓊斯指數單日下挫超800點。共和黨內部甚至出現“罷鮑”風潮,社交平臺相關話題熱度飆升。
出人意料的是,僅隔一日,特朗普再次改口,表示“暫不考慮撤換鮑威爾”。這番表態,立即引發黃金價格短線拉升,美元指數連續回調。
摩根士丹利經濟分析師認為,特朗普的反復表態,充分暴露了美國政策制定的短視與內耗,市場信心受挫。
與此同時,波音公司在24小時內向中國三大航司交付三架737-8 Max飛機,引發全球關注。彭博社援引業內人士分析,波音此舉是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緩和背景下的“突破性進展”。上半年,波音對華交付總量同比增長46%,成為其全球市場復蘇的關鍵支點。
波音總裁曾公開表態,若中國持續拒收737 Max,將考慮停產該機型。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波音公司在美國出口總額中占據近8%的比重,其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空前提升。特朗普政府的“妥協”被視為放下強硬姿態、以換取經濟利益的被動選擇。
美國內外矛盾加劇
美國當前的治理模式正處于高度不穩定狀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5月發布的“全球信心調查”顯示,55%的美國民眾認為聯邦政府已“喪失有效治理能力”,這一比例創歷史新高。
白宮對外政策的搖擺,直接導致美國在全球盟友中的信譽受損。日本、歐盟等核心盟友近期多次公開對特朗普政府表達“不妥協”立場。德國《明鏡》周刊評論稱,“美國的政策如同股市行情,隨時可能大幅波動。”
在內政層面,拜登時代遺留下的經濟困局并未因特朗普回歸而扭轉。美聯儲連續加息導致家庭債務率攀升,6月美國家庭平均債務突破9萬美元。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通貨膨脹率依然高企,核心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4.7%,遠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分析認為,特朗普的“商人思維”主導下,政策頻繁以“談判籌碼”視角出發,極限施壓與反復妥協成為常態。這種模式在短期內或能獲取有限利益,但長期看則極易造成政策連貫性缺失,削弱國家整體協調能力。
波音三架飛機的集中交付,被視為中美經貿關系階段性緩和的重要信號。中國民航局6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航空公司新購客機訂單量同比增長33%,美國航空制造企業在華市場份額出現回升。國內權威航空雜志《航空世界》評論指出,波音在中國市場的“復活”,是特朗普政府“認慫”政策的直接產物。
與此同時,美國對華遏制戰略并未松動。6月,G7峰會期間,美國依舊力推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出口管制措施。印度作為金磚國家成員,也聯合發表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聲明,進一步挑戰美元主導地位。
中國外交部多次強調,“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中美高層磋商不斷,實質性成果雖有限,但雙方在民航、農業等領域的互動,降低了部分經貿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的最新預測顯示,全球經濟增速有望穩定在3.2%,但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已下調至1.3%。
從全球視角來看,特朗普政府的短期讓步僅是權宜之計。美國面對多重壓力,既要維護國內經濟穩定,又要繼續遏制中國崛起,這種“平衡術”正變得愈發艱難。國際分析師普遍認為,中美博弈將進入“有限緩和、結構緊張”的新階段。
“強人”困境,美國巨輪難調頭
特朗普被外界視為“強人總統”,但現實證明,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格局與國內矛盾,其個人意志難以撼動結構性難題。美國軍工復合體、華爾街金融資本、硅谷科技巨頭等利益集團博弈加劇,白宮政策多次陷入自我拉扯。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猶如一位疲憊的棋手,進退維谷。”《紐約時報》社論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美國缺乏一套穩定可持續的戰略邏輯。數據顯示,6月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環比擴大6.1%,制造業復蘇受阻,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屢遭國會擱淺。
全球市場對美國政府的信任度持續下滑。世界銀行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將美國“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列為影響全球增長的頭號風險源。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下調為“負面”。
美國的“內憂”在于社會撕裂、經濟高壓、政策失衡;“外患”則體現在國際地位動搖、盟友離心、對手崛起。24小時內特朗普的兩次“認慫”,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美國綜合國力與全球影響力下降的真實寫照。
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2025-07-15 20:12:猛料!特朗普對澤連斯基問出了一個驚人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