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干了一件大事,大手一揮,直接砍掉了245架戰機,F35越買越少,那問題來了,節省出來的軍費,都用到了什么地方呢?
老美在2026財年國防預算中出現了大規模削減戰機的事件,咱們先來說說被砍掉的戰機是怎么回事。
先說 F-35 為啥被砍。這事兒可不是拍腦袋決定的。F-35 從出生就帶著 “貴族病”,造價高得離譜,維護更是個無底洞。一架 F-35 的維護成本能買半架新飛機,而且 30% 的維護任務都完不成,導致能飛的 F-35 只有一半左右。更要命的是,TR3 升級項目因為關鍵材料被卡脖子,一拖再拖。鎵材料和稀土是制造雷達和磁體的關鍵,咱們國家一出口管制,美國直接抓瞎,新生產的 F-35 只能當模型擺在機庫里。這種情況下,再砸錢買 F-35 就跟往水里扔錢沒啥區別。
那砍下來的錢都干嘛去了?咱們來看看美軍的新算盤。首先,他們把錢砸向了六代機 F-47。這玩意兒現在還在圖紙階段,但預算直接從 24 億漲到 35 億,擺明了要押注未來。按照計劃,F-47 要在 2029 年服役,美國空軍把寶全壓在這上面了。不過,這也有風險,畢竟 F-35 的教訓還在眼前,誰知道 F-47 會不會又成了 “扶不起的阿斗”。
除了六代機,導彈成了香餑餑。AGM-158ER 射程 1400 公里,拉斯姆反艦導彈也能打 900 公里,這些導彈雖然是亞音速,但勝在便宜又實用。美國一口氣增加了這些導彈的采購量,還把 B-21 轟炸機的預算加到 103 億,就是為了打造 “導彈雨” 戰術。高超音速導彈 AGM-183A 也沒落下,預算漲到 3.87 億,雖然之前試射失敗過,但美軍還是不死心。
無人機更是成了重點。美軍已經確定要大力發展 CCA 協同作戰飛機,計劃 2028 年搞到 1000 架。俄烏戰場上無人機的表現讓美軍眼饞,他們想把無人機群當成 “敢死隊”,讓有人機在后面指揮。8.07 億的預算雖然不算多,但這是個信號,未來無人機的投入只會更多。
再看看太空和網絡戰。美國把太空軍當成了新戰場,計劃部署 “衛星哨兵” 監視對手,還想搞 “激光武器星座” 在軌道上攔截導彈。網絡戰方面,陸軍直接砸了 360 億,要給每個師配 1000 架無人機,還要升級電子戰和 AI 系統。這可不是小錢,擺明了要在看不見的戰場上爭高低。
維護現有裝備也是大頭。美軍現在機隊老化嚴重,F-15、F-16 這些老飛機還在撐場面。砍掉 F-35 的錢,一部分用來修舊飛機。比如 E-3 預警機,雖然老得零件都停產了,但美軍還是咬著牙維護,因為新的 E-7 預警機太貴又不靠譜,只能先湊合著用。這種 “拆東墻補西墻” 的做法,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盟友分攤費用也成了省錢的招兒。韓國剛簽了協議,2026 年承擔的駐韓美軍費用漲了 8.3%,未來每年還會跟著通脹調整。日本、德國這些盟友也被美國催著多掏錢。雖然盟友們心里不爽,但在美國的壓力下,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不過,這事兒也有反對聲音。退役將領們就急眼了,說砍 F-35 和預警機是 “戰略性失誤”。他們舉以色列的例子,說 F-35 在實戰中表現亮眼,砍了會削弱威懾力。但美軍高層反駁說,現在戰場環境變了,預警機在防空系統面前太脆弱,不如靠衛星和無人機更靠譜。
總的來說,美軍這波操作就是 “斷腕求生”。傳統的 “堆大家伙” 模式玩不轉了,只能轉向精細化、高科技。但這條路并不好走,六代機、無人機、太空戰都是燒錢的無底洞,而且技術風險大。要是 F-47 再出問題,或者無人機群在實戰中拉胯,美軍可就真的抓瞎了。
咱們作為吃瓜群眾,看著熱鬧的同時,也得心里有數。美軍的戰略調整,本質上是在應對新興大國的挑戰。他們想通過技術優勢維持霸權,但咱們也不是吃素的。在六代機、預警機、無人機這些領域,咱們不僅沒落下,甚至還走在了前面。未來的戰場,拼的不僅是裝備,更是戰略眼光和技術儲備。美國這招 “拆東墻補西墻” 能撐多久,咱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