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敘利亞這局勢,最近可真是越來越熱鬧,咱今兒就掰開揉碎了聊聊。7月16號那天,以色列的戰斗機跟瘋了似的,直接炸了大馬士革的總統府、國防部還有陸軍司令部——這可是半年來頭一回,以色列敢這么明目張膽地揍敘利亞新政府的軍事目標,動靜鬧得不小。
要說這沖突的根兒,還得從敘利亞南部的德魯茲人說起。這里面的道理其實簡單得很:以色列早就把戈蘭高地吞了,朱拉尼那幫人沒本事反抗,也就默認了;可以色列還不滿足,想把南部德魯茲人住的那幾個省也揣進兜里。你說朱拉尼能樂意嗎?敘利亞本來就沒多大,西北讓土耳其占了,東北被美國扶持的庫爾德人搶了,戈蘭高地歸了以色列,現在連南部這點地方都要被扒走,那他這個“新政權”不成光桿司令了?好歹也得留點地盤給自己手下的軍隊吃飯吧?所以朱拉尼的軍隊一合計,直接朝德魯茲人動手了,沖突就這么爆發了。
更有意思的是,德魯茲人在南部城市升起了以色列國旗,擺明了要投靠以色列。朱拉尼這邊一鎮壓,以色列立馬就炸過來了。依我看,接下來以色列陸軍肯定得大批開進,地面戰是躲不過去了。
其實這事兒的來龍去脈特清楚,沒啥復雜的。要是真想搞明白以色列到底想干啥,不用分析別的,看看以色列士兵的臂章就行——尤其是敘利亞人,包括新上臺的朱拉尼,都該好好瞅瞅那上面繡的啥。全世界的疑惑,在這兒都能找到答案:以色列軍隊早就把戰略企圖繡在士兵肩膀上了。他們就是想建個“大以色列國”,恢復公元前古猶太國的疆域——哪怕那個古國很可能是他們自己編的,人家也當真事兒干。
你說以色列這國家信奉啥主義?民族主義?納粹主義?神權思想?資本主義?都不是,人家現在就認一個:領土擴張主義,大國沙文主義。全國的資源、組織都圍著這一個目標轉。想當初巴沙爾·阿薩德被推翻時,全世界都喊“文明來了”,結果呢?現在以色列狂轟濫炸,文明在哪兒呢?
說句實在的,中東這地方沒啥未來,就是一盤散沙。以色列炸敘利亞,伊朗在旁邊偷著樂——總算能喘口氣了,覺得以色列暫時不會打自己了。這心態,跟春秋戰國時的齊國一模一樣:秦軍打韓趙魏,齊國在旁邊看熱鬧,還覺得“他們挨打,我能過幾天舒坦日子”。可別忘了,齊國是最后一個被滅的,那點茍延殘喘的日子,算啥好光景?
伊朗現在的高層全是老頭,頭發胡子都白了,哪還有啥志氣?腦子里想的無非是“自己這輩子享夠福就行”,至于打以色列?只要別影響自己享福,誰愛打誰打。約旦也差不多這心思。所以伊朗根本不會趁機動手,他們的國家戰略就是“能拖一天是一天”,典型的“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所謂的“什葉派之弧”,早就名存實亡了。
說句扎心的,敘利亞這國家其實已經亡了,未來能不能留下個名字都難說。巴沙爾·阿薩德流亡那天起,這個民族就基本畫上句號了。事實證明,巴沙爾走的路才是對的——夾縫里的小國想活下去,就得會搞外交,長袖善舞。
巴沙爾雖然毛病不少,但有個優點:擅長外交。他跟夫人那溫文爾雅的學者范兒,中美俄不管心里咋想,面子上都得給;中俄更是給足了禮遇,美國就算裝樣子,也得承認他政權的合法性。就憑這,他能給敘利亞拉來不少真金白銀的援助——廉價的武器、糧食,老百姓吃的廉價大餅,好多都是俄羅斯援助的小麥做的。可敘利亞人倒好,端著大餅啃的時候啥也不說,放下大餅就罵街,現在好了,國破家亡,連大餅都沒了。
西方世界一旦不承認這個國家的合法領袖,敘利亞就別想復國了。他們不光會搶領土,還會抹掉這個國家的法律依據,甚至可能在歷史上刪掉它存在過的痕跡。估計將來歷史書上都未必能給敘利亞留個名字。
其實人類歷史上,這樣的小國多了去了。漢朝跟匈奴爭霸時,西域多少小國啊,最后不都沒了?能留下名字的有幾個?就算留下了,現在誰還記得?除了樓蘭古國,因為古詩詞里老提,剩下的那些,早被忘到九霄云外了。大多數國家和民族,注定要在歷史長河里消失。人也一樣,離開世界50年,基本就被忘干凈了,99.99%的人都這命運,能青史留名的,萬中無一。小國更是如此。
說到這兒,想起前幾天去山西旅游,在省博物院看見個寶貝——虞弘木石槨。聽著名字挺繞,其實就是個漢白玉雕的棺材外套,古代有地位的人下葬,棺材外面還得套一層,這層就叫“槨”,合起來叫“棺槨”,相當于給尸骨加了雙層保護。
這石槨1999年從太原晉源區挖出來的,2008年成了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我親眼瞅了一眼,真震撼,推薦大家去看看。整個漢白玉透著粉白色,雕得那叫一個精美,上面的畫全是中亞風格——祭祀、喝酒、跳舞、打獵、出門趕路,全是“胡人”的樣子,跟中原的風格完全不一樣,一看就有波斯、中亞的文化元素。
它珍貴在哪兒?不光是藝術價值,關鍵是出土了墓志銘,介紹了墓主人。他13歲就出使波斯這些國家,20歲受于國國王指派出使北齊,從那以后就留在中國,在北齊、北周、隋朝當官,是最早到中原的粟特人之一。他最高當到隋朝薩保府的一級長官,這機構專門管外國移民,中亞來的人都得在這兒報備。能當這官,說明隋朝朝廷挺信任他,官不算大,但有實權。
可問題來了:這個“虞國”到底在哪兒?墓志銘寫得清清楚楚,可考古學家找了多少年,伊朗的學者也幫忙找,就是找不到。現在這于國成了歷史謎團,只能等新的考古發現了。
你猜我為啥說這事兒?道理很簡單:中亞曾經有個虞國,能派人出使隋朝,說明當年不算弱,可最后還是在歷史里沒影了。要不是這石槨和墓志銘,咱們連“于國”這倆字都未必知道,多唏噓啊。
中亞好多國家,連自己的歷史都得靠中國文獻恢復。他們沒記錄歷史的習慣,全憑咱們出土的文獻一點點對照。要是沒有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印度人連納蘭陀寺在哪兒都找不著。現在中亞國家指著中國文獻找古城遺跡,這就是咱們的文化自信——歷史記著呢。
看看消失的虞國,再看看現在的敘利亞。你現在熟悉“敘利亞”這名字,可你能保證你孫子也知道嗎?00后、10后好多都不知道南斯拉夫是啥,二戰結束才多少年?一個國家的名字說沒就沒了。50年后,估計沒多少人再提敘利亞了;100年、200年之后呢?說句悲涼的,用不了200年,敘利亞這名字就得被人類徹底忘了,就像于國一樣,成個沒人記得的謎團。
這就是大多數國家和民族的宿命,自己不努力,就打破不了這循環。目前看,敘利亞翻盤是沒啥希望了——這就是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