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滬疆情深。每年暑假,數千名新疆學子從全國各地返回家鄉,而今年暑假,上海市嘉定區第一中學的11名本地學生卻反向奔赴新疆,開啟了一場特殊的“走親戚”研學之旅。
這趟以“攜手赴青春之約 同心擔強國使命”為主題的“走親戚”研學之旅,正是嘉定一中深化民族交流的創新實踐——從寒假“滬家接疆生”到暑假“疆家迎滬生”,兩地學子用雙向奔赴詮釋“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深情。
跨越3000公里,也有“家”的溫暖
7月3日,剛抵達吐魯番機場,研學團便受到了新疆家長們的熱情迎接,色彩絢麗的艾德萊斯絲巾、芬芳的鮮花、精心準備的特色伴手禮……這些滿載心意的禮物讓上海學生們感受到了一種家人般的溫暖。
接下來的行程中,研學團深入新疆,去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學習防風固沙知識,一起種下草方格;去坎兒井民俗園檢測坎兒井水質;在葡萄溝學種葡萄、打馕;去新疆同學家里串門;到白哈巴39°邊防線巡邊……
“新疆真的是很美麗的地方,之前只聽過結對的好朋友介紹家鄉的美好,在這次經歷后發現所言不虛。之后我還要再去一次新疆!”高一(11)班的唐昊感嘆道。
高一(5)班的周昱龍喜歡畫畫,在晃晃悠悠的大巴上,他筆下出現一幅又一幅風景速寫:“新疆的風景是上海所看不到的,我想把這一切都記錄下來,留作寶貴的記憶?!?/p>
除了美景,新疆行也讓學生們更親近了。高一(7)班的孫晉宇和同班的新疆學生艾力是好朋友,收到邀請后,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走親戚研學。新疆的大美風光和不一樣的民俗文化,不僅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讓他交到了其他新疆朋友,“我們相約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成長?!?/p>
教育創新鋪就“走親”路
此次新疆研學行其實早已埋下伏筆。2024年12月30日,學校便舉行“結對認親”儀式,突破“一對一”模式,促成“多對多”家庭聯結。2025年寒假,上海本地家庭接新疆學生回家“走親戚 同過年”,學生在日記中寫下“上海媽媽說,福字倒貼,幸福就到”的溫暖感悟。
嘉定一中民族團結進步促進辦公室主任李桂華向記者介紹,作為上海市首批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嘉定一中自2005年承辦新疆高中班以來,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秉持“愛在樹魂立根,嚴在大是大非,細在防微杜漸,實在啟智潤心”的育人理念,累計培養十七屆近1350名新疆畢業生。
根據學生們的實際適應情況,新疆班的培養方式也在不斷優化。2024年8月,嘉定一中在上海新疆高中班率先推行“混班教學、混合住宿、共同用餐”的“兩混一共”互嵌式教育模式,將82名新疆高一新生按民族均衡、特長互補等原則編入8個本地班,從軍訓起便實現“同訓、同學、同吃、同生活”。
從課堂內的“混班共學”到課堂外的“走親研學”,嘉定一中始終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推動各族學生“共居、共學、共事、共樂”,也帶動學生們一同成長。
新疆學生阿卜杜薩拉木便是其中之一:加入嵌入式控制選修課后,他從隊員起步,與隊友榮獲長三角人工智能挑戰賽三等獎;成長為隊長后,更帶領團隊在上海機器人大賽、長三角人工智能挑戰賽中連獲大獎,展現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李桂華表示,這次研學是學校育人理念的生動實踐,更是學校嘗試的開始:“我們希望通過研學等形式,不僅僅加強同學之間的深入的交往、從而增進情感,更是增進兩地的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p>
撰稿:黃湘鈺、岑國艷(實習生)
攝像:蔡陳皓
編輯:袁悅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