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倩文 實習生 陳俐穎
減輕產婦分娩時的疼痛感,讓生娃盡可能“不遭罪”,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日前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分娩鎮痛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將大力推動醫療機構廣泛開展分娩鎮痛服務。
根據《通知》,到2025年年底,全國范圍內所有開展產科醫療服務的三級醫療機構都將具備提供分娩鎮痛服務的能力;到2027年,這一服務將進一步覆蓋至開展產科醫療服務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
目前,河南省分娩鎮痛技術的整體推廣情況如何?如何更好地推動各醫療機構開展“無痛”分娩服務?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分娩之痛 并非女性“必修課”
“宮縮來的時候,感覺肚子里像有個電鉆在絞,疼得一點力氣都沒有。”
回憶起分娩時的經歷,周琳(化名)仍眼圈泛紅。好在等到宮口開了兩指,周琳如愿打上了“無痛”,很快感覺自己“活了過來”。
在醫學的分級中,分娩痛被列為僅次于燒傷痛的第二高疼痛級別,疼痛等級約等于10級
生孩子為什么會這么疼?
河南省人民醫院經五路院區產房護士長王茹介紹,自然分娩時的疼痛主要來自子宮收縮時肌肉缺血缺氧、宮頸擴張牽拉神經,以及胎兒通過產道時對盆底組織的壓迫。疼痛強度類似于“強烈痛經+肌肉撕裂”,且隨著產程進展逐漸加劇。
33歲的孕婦陳女士在短視頻平臺上稱自己在臨產前因是否進行“無痛”分娩與家人產生嚴重分歧。
老公的理由是“別人都是開三指才打,你別太另類了”;爸爸稱“是藥三分毒,能忍先忍”;媽媽則更是勸她全程不打,說“打了對孩子不好”。
陳女士果斷為自己簽字打上了“無痛”,并稱這是33年人生里最自愛的決策。最終陳女士經過“無痛”分娩順利產下一個健康的孩子。
河南省婦幼保健院(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麻醉科教授姜麗華介紹,分娩鎮痛俗稱“無痛”分娩,主要指由麻醉科醫生操作的椎管內分娩鎮痛技術,是通過將藥物注入產婦腰部椎管內,從而極大緩解生產過程中的劇烈疼痛。
與剖宮產相比,“無痛”分娩不僅麻醉藥物濃度和用量更小,在過程管理的復雜程度上也較剖宮產時的麻醉低。在醫學界,“無痛”分娩是一項被公認的易行有效、安全成熟的技術。
AI生成
十年耕耘 “無痛”分娩惠萬家
姜麗華指出,當前河南省在“無痛”分娩技術的普及工作成績斐然,走在了全國前列,整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盡管河南省內各家醫院由于自身條件、發展重點等因素的不同,在實際普及率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基本上所有具備相應資質和條件的醫院,都能為產婦提供“無痛”分娩服務。
追溯河南省分娩鎮痛技術的發展歷程,姜麗華介紹,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便已開啟相關探索。當時,該院通過臨床研究與項目申報,逐步摸索實踐分娩鎮痛技術,包括首先運用硬膜外導管進行術后鎮痛,并將其逐步應用于分娩鎮痛中。到1998年,該院在全省率先開展分娩鎮痛服務。
“2014年,由美國的華人麻醉學專家胡靈群教授發起的‘無痛分娩中國行’活動來到河南,進一步推動了分娩鎮痛技術在河南省內以及全國范圍內的推廣。”為了把分娩鎮痛的理念和技術推廣到河南省,2014年12月開始,姜麗華教授帶領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麻醉科、產科和助產士專家團隊開始了“無痛分娩河南行”公益活動。
“在河南省大力推廣‘無痛’分娩技術的這十年中,并非一帆風順。”姜麗華教授坦言,其中最為突出的有兩個挑戰:一是醫院對“無痛”分娩技術的重視程度不夠,二是產婦及其家屬對“無痛”分娩的接受度不高。
她強調,醫院的支持與重視是確保醫療機構“無痛”分娩推廣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穩步推進的關鍵所在。與此同時,向助產士、產科醫生、孕婦及其家屬廣泛普及“無痛”分娩知識,也是重中之重。
“長期以來,不少人對麻醉藥物可能影響胎兒心存擔憂,只有通過深入細致的科普教育,才能有效消除他們的顧慮,讓‘無痛’分娩技術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和應用。”姜麗華說。
從2014年至2024年,10年間,姜麗華教授所帶領的專家團隊足跡覆蓋了全省60多個縣,幫助100家基層醫院的麻醉科和產房規范開展分娩鎮痛技術,為百萬孕產婦減輕了分娩的痛苦。
姜麗華教授對10年來“無痛分娩河南行”公益活動推廣過的醫院分娩鎮痛率和剖宮產率做了一個統計對比:
2014年,椎管內分娩鎮痛率平均為23.51%,其中5家醫院為0;2018年,椎管內分娩鎮痛率平均為43.54%,最高達85%;2024年5月,婦幼專科醫院椎管內分娩鎮痛率最高的可達到并穩定在90%~95%,二級及以上有產科的綜合醫院椎管內分娩鎮痛率穩定在50%左右。
經統計,“無痛分娩河南行”公益活動推廣過的醫院中有產科醫療服務的已全部開展分娩鎮痛技術服務。
“此外,伴隨著‘無痛’分娩科普工作持續深入推進,在臨床工作中公眾對于‘無痛’分娩的疑問焦點,已從過去擔憂其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轉變為聚焦于產婦的身體條件是否適宜接受‘無痛’分娩。”姜麗華說,如今,產婦愈發重視自身的健康狀況與分娩過程中的體驗,主動探索并了解“無痛”分娩技術的積極性顯著提高,能夠依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做出更為科學、合理的分娩選擇。
多方協同 筑牢推廣保障墻
姜麗華表示,為更好地推動醫療機構廣泛開展“無痛”分娩,需要多方面的協同努力。
行業主管部門需要在政策上為“無痛”分娩的普及保駕護航,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和收費標準。各醫療機構也要充分認識到“無痛”分娩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在資源分配、政策支持等方面給予傾斜,才能為“無痛”分娩的推廣提供堅實保障。
產科、產房和麻醉科之間的密切合作也至關重要。姜麗華表示,這三個科室就像是一個緊密相連的鏈條,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整個分娩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加強科室間的溝通與協作,能夠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多學科合作共同為產婦提供優質、安全的“無痛”分娩服務。
在公眾觀念普及層面,姜麗華還提到,醫生應致力于向孕產婦及其家屬普及分娩鎮痛的正確觀念,消除公眾對“無痛”分娩的疑慮和偏見。
“‘無痛’分娩絕非一項簡單的醫療操作,它對醫務人員的資質有著嚴苛的要求。”姜麗華強調,參與“無痛”分娩工作的每一位醫務人員,都必須具備相關資質和豐富的經驗,這是保障產婦安全與分娩順利進行的基礎。
《分娩鎮痛技術基本要求(2025年版)》明確了開展分娩鎮痛技術的麻醉科醫師的條件為:
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執業范圍為麻醉專業;
取得住院醫師及以上職稱3年以上,經科室評估具備獨立從事分娩鎮痛的能力;
具有毒麻類藥品處方權;具有獨立的搶救與復蘇能力。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麻醉效果恰到好處,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產房整體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也至關重要。從環境設施的優化到工作流程的規范,從人員配備的合理到應急預案的完善,每一個細節都關乎產婦的生命安全和分娩體驗。姜麗華稱,只有全方位、多層次加強管理和建設,才能為“無痛”分娩技術的順利推廣創造良好條件,讓更多產婦受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